劉備自然知道阿鬥重活一世,才學見識自和真正的兩歲小兒決然不同。
他本溫良純善之人,然經曆亡國之事,心智必早慧深沉,如寒鬆之曆霜雪,雖枝乾未豐,已有參天之勢。
然而,有件事阿鬥始終未曾言及,亦與劉備心中思慮久之,縈繞不釋。
那就是國滅之後阿鬥去了何處?
其實,劉備心中亦想到了兩個結果。
第一個結果就是阿鬥以身殉國,慘死在成都保衛之戰。
他不忍父親為其擔憂,故而未曾言及。
然而,多日與阿鬥相處,他又覺得這個兒子並不像勇烈戕生,舍生取義之士。
準確的來說,他相比自己,仁德有餘,勇烈或有不足。
那麼,第二個結果就是他可能棄國投降,甘為敵虜。
劉備覺得若是如此,怎能對的起丞相和那些死在綿竹保衛戰的將領們?
作為父親,他也會為此而憤怒。
然而劉備又想,阿鬥身後所係乃是全益州的百姓。
若拚儘國力死戰而不得,終為保百姓生路而降,亦合於仁君之道,也算情有可原。
卻不知其苟活之際,如何待那些為國拚死力戰之將領?
劉備亦從阿鬥此生的言談舉止發現端倪。
阿鬥前世行跡雖未可儘知,然觀其今生,雖仍秉仁道為基,卻更懷枕戈待旦之誌,存光複山河之念,如潛龍初震於淵,鱗爪已露崢嶸。
比如現在。
他本可繼續裝成孩童,裝幼充萌,卻儘使所學,展露才華。
這不是一個守成之君應有之態,實乃開創之主必備之心。
阿鬥長大了!
至今生今世,他真正的長大了!
而來敏此言,在關羽聽來,卻無比震驚。
他曾想過,大哥之子必英睿過人,但未曾想,竟然能得到來敏先生如此超卓不凡的評價。
大哥手握衣帶詔,高舉匡扶漢室大旗。
當今天下,敢以與曹操分庭抗禮者,唯得大哥一人!
倘若阿鬥繼承世子之位,必然成為繼往開來、中興漢室之強君明主。
關某小女非嫁阿鬥不可!
那三弟之女呢?
阿鬥既有如此驚世大才,那吾女與三弟之女共嫁阿鬥亦為大幸之事啊!
想到此,關羽對劉備道:“大哥,阿鬥乃天授神姿,不世神童,到時愚弟之女與三弟之女共嫁阿鬥,亦未嘗不可啊!”
劉備等的就是關羽這句話。
他嗬嗬一笑:“二弟,既如此,那最好不過。愚兄隻怕此事傷兄弟和氣啊!”
關羽哈哈大笑:“大哥,你我三兄弟,豈有傷和之事?”
劉備頷首道:“吾當親勸來先生,望其勿複多慮,阿鬥猶喜來先生啊!”
而後,劉備作彆關羽,歸至江陵。
請來來敏,細細詢問。
來敏見到劉備,滿臉都是無奈之色:“主公,阿鬥雖然聲音稚嫩,然於典籍每有獨到之見,常引經據典又暗合治世之道,竟令老朽舌敝唇焦,無言以對。
主公啊,這……這哪是兩歲孩童之能,這分明是‘文曲星’降世,天授其以治世之才啊!”
“啊,竟是如此?”劉備故作驚訝之色。
而後對來敏道:“然阿鬥雖有奇慧,若無先生‘點石成金’之教,安能通達至此?望先生勿辭辛勞,且看在‘琢玉成器’的情分上,再留弊府數月,若無先生,實無大才可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