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備亦不忍此為,隻是有一事不解。”
“主公但問無妨?”
“劉璋與張魯有殺母之仇,可為共敵而冰釋前嫌?”
諸葛亮歎了一口氣,腦海中又回憶起夢中之事。
當初關羽為孫權所殺,張飛亦為奸人所刺,陛下一怒之下舉兵伐吳,卻被火燒八百裡聯營。
最終白帝城含恨而終。
坦率而言,諸葛亮恨東吳嗎?
恨,恨極了。
當時,興漢之勢正盛,孫劉大軍正按照諸葛亮隆中對的規劃徐徐而進,西圖長安,東圖宛洛。
卻經盟友一遭背刺,使大好局勢付之東流。
主公崩逝,才俊俱損,理想也如那將傾大廈,轟然崩塌。
從此,國力一蹶不振。
可為了國家能夠維持下去,為了匡扶漢室之大業能夠進行下去,當時的諸葛亮又不得不做出一個痛苦的決定。
繼續聯盟東吳,以抗曹魏。
不是他不恨,而是他沒辦法。
和國家的整體利益比起來,私恨終究過於渺小。
想到此,諸葛亮說道:“劉璋與張魯縱有殺母之仇,然若麵對此危局,必知‘我若不存,汝亦難獨全’。此非情釋,乃權衡利害之下,不得不暫結盟耳。故而,亮不建議此時西進。”
“哦……”劉備撫髯點頭,思索著劉備的話:“那於此,我們當有何為?”
“何為?”諸葛亮又笑了笑:“無為即可。”
“此話怎講?”
諸葛亮湊近劉備:“主公,當下益州之勢,張魯欲圖西川,劉璋派兵相敵。主公以為,誰當勝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嘶……”
劉備很認真的做了思考:“按說,西川國力遠勝東川漢中),張魯卻舉東川之兵攻伐西川。雖或可一方得勝,然欲吞並對方卻無甚大機,必陷長久之戰。”
“主公所言極是。然後呢?”
“然後?”
劉備想到了諸葛亮的隆中對:“若如此,失敗一方或欲引我入川調停?”
諸葛亮點點頭:“主公,那是結果,在此之期還會發生他事。”
“何事?”
“此時涼州未定,馬超勢微,久不得攻入漢陽武威,必南下武都與隴西諸郡,此數郡與漢中接壤,正可與張魯結好。張魯也會請求馬超攻伐劉璋。”
劉備看著地圖,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諸葛亮繼續道:
“張魯此時尚未得馬超,若得南下,雖能得勝。或致劉璋大敗,然而劉璋麾下亦有能臣猛將無數,必不得下成都。然劉璋擔憂,欲滅張魯之害,劉璋必先請曹操相助。以圖兩麵夾擊張魯。”
劉備撫髯頷首:“是有這般可能。”
諸葛亮反問:“可主公以為,曹操會出兵嗎?”
劉備沉思片刻,竟也不確定:“或會出兵吧……”
諸葛亮笑著搖搖頭:“如今上庸三郡之地俱在主公之手,子龍蒯先生虎視長安,曹操新值大敗,正恢複生機之時,安敢從派兵前往漢中?”
“哦……”劉備恍然。
“屆時,劉璋知馬超歸於張魯,必心中擔憂,而請主公入川調停,到時方使主公入川之良機也!”
喜歡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請大家收藏:()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