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番幾戰,雖凶險無比,然畢竟激烈。
雙方軍卒戰意也被點燃,戰鼓隆隆不斷,呐喊嘶鳴聲不絕於耳。
然而今見趙雲臨陣一戰。
隻一招便刺張橫於馬下。
韓遂麾下,雄踞涼州之大軍閥,就這麼草率的死在了趙雲槍下。
許褚也不禁駭然。
按說,他亦曾與趙雲交手,亦曾於三十合內不落下風。
然見趙雲狠辣手段,竟比當年穰山之戰更增淩厲。
然此非避敵之時,咬緊牙關,乃欲與趙雲交戰,卻聞曹軍鳴金之聲響起。
曹操終於選擇暫止進軍。
紮營於此。
趙雲與馬超大軍亦屯駐下辨近郊,於此紮營,與曹操大營隔野對峙。
許褚歸營,問及曹操:“丞相,何不允我來戰趙雲?”
曹操的回答很沉穩:“將不在勇,而在謀,今趙雲氣盛,不可力敵,當以計屈之。”
許褚不解,乃問道:“乃用何計?”
曹操站起身,拍拍許褚肩膀:“孤自有計,汝依計而行便是!”
原來,曹操見張橫速死於趙雲槍下,亦怕許褚有失。
故而鳴金。
而至於計策,確實已在他心中。
曹操心知己方優勢,乃兵種齊全,後勤強大。
是夜紮營,乃有步兵守衛,民夫多勞。
精卒可按時休息。
而趙雲與馬超多帶精騎,精卒於此,雖背靠下辨,但籌備倉促。
無後勤之兵,若於此紮營,必精卒親勞。
如此勞頓,必難護其糧草大營。
可差一軍繞後襲擊下辨,使其首尾不能相顧。
再前後夾擊,此為必勝之計也。
事實上,曹操的這一計,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他命夏侯淵為主將,張合徐晃為副將,猶西路繞後,襲擊下辨。
他並沒有趁夜偷襲,而是大張旗鼓從東邊繞後,看你分不分兵。
很快,趙雲和馬超的斥候帶來了消息。
趙雲擔憂百姓遭襲,請教龐柔計策,龐柔思量許久,唯有讓龐德去阻攔二將,這使得阻攔曹操大軍進一步削減。
但這還沒完。
曹操又命韓遂帶其部將佯攻河池。
得知此事,馬超立刻欲帶兵親守河池。
龐柔諫道:“氐王竇茂憑險固守河池,尚可無虞。然需防其蓄意分我兵勢!”
馬超咬牙切齒道:“今知殺父仇人在此,安能避而不擊、坐失良機!”
遂攜兵前去。
而就在這一夜。
韓遂率軍襲擊了趙雲糧草大營。
沒錯,就是韓遂!
趙雲麵對曹魏諸將的糾纏,首尾難顧,眼睜睜看著糧草被燒而無能為力。
馬超帶兵近至河池,乃知河池之地非韓遂親至。
乃樹韓遂大旗,主將乃是西涼大將楊秋。
好在對馬超來說,這一趟並不白來,楊秋亦是當年作偽信殺其全家之凶手。
馬超單騎引麾下羌軍突陣,直入楊秋大營,手刃楊秋,梟其首以徇,遂破楊秋大軍。
方整軍欲還,忽聞主營敗訊傳來。
馬超這才如夢方醒,方知中計。
急令退軍與趙雲大軍再度會師。
兩人再度相見,頗為感慨。
主力軍卒倒未損多少。
但輜重損失巨大。
糧草本就匱乏,竟遭焚毀,曹軍又欲繞後包抄,身後百姓亦危在旦夕,恐遭屠戮。
當今之計,該當如何?
敵我實力相差甚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