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之機,曹操雖然有時候會智短和衝動,做出令其後悔之事來。
但經婁圭一事,曹操亦覺殺人殺得太快並非是什麼好事。
誠然,他確有殺楊修之心。
縱然張鬆相勸,也不能改變其想法。
但荀攸的話,卻讓他陷入短暫的沉思。
殺一個楊修,對他來說並非什麼太大的損失。
但反觀當前之勢,殺楊修有什麼好處呢?
似乎除了解氣解煩,亦無其他利處。
此時大軍南下,已經曆經了成都與葭萌關兩場大敗。
軍心與民心皆在崩潰的邊緣。
張鬆與楊修為友,張鬆又與孟達彭羕為友。
而此三人,又與益州文武關係密切。
站在自身陣營的角度,楊修屬於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那是自家陣營聯結益州群僚之重要人物。
某種意義上來說,此時的楊修,就是益州的婁圭。
為解一時之煩怒殺了他,必惹張鬆不快,孟達與彭羕易生貳心。
也會給其他益州文武傳達一個信號:我曹操不再在乎你們益州人士的想法和看法。
那麼問題來了。
曹操既有退兵之心,那對與劉璋同附的益州文武是何看法?
坦率而言,曹操很喜歡他們,想要拉攏他們。
尤其是孟達、彭羕、龐羲、李恢、劉璝、泠苞等將。
若非不錯的謀士,就是優秀的將才。
曹操打算速帶他們去往許都,給他們每個人都許以高官厚祿,錦屋良田。
不再見益州之地,不再識益州之人,也就能甘心為我所用。
就像牽招,就像田豫。
俱與劉備為生死之交,卻皆為我朝棟梁,守著北方防著匈奴與鮮卑,固國之如磐石也。
但同時,曹操也明白。
此事宜快不宜慢。
再久居益州之地,劉備也必然要拉攏這些將領。
他會依靠自己在益州的口碑和民心,給這些人暗通書信。
許諾若得歸附,必不究前番之錯。
到那時,必然會有人生出貳心。
反對我不利也。
而楊修若死在此地,更加快了此節契機。
荀公達這是在提醒孤,不可再行衝動之事。
想到此,曹操心中已有決斷。
“楊德祖!”
“修……楊修在此!”
“汝可知錯?”
“楊修……知……知錯?”
“錯在哪裡?”
“不該以私智亂軍法,惑眾心而亂綱紀。丞相行軍以嚴立威,修恃才放曠,自以為是,亂傳上意,致使軍心動搖,實……實乃罪不容赦也。”
說罷,楊修以首叩地。
曹操很滿意的點點頭。
他忽然覺得,如此一番敲打,楊修若真能斂其心性,謙謹恭和,亦不失為一個不錯的謀士。
“此罪且與汝記檔!若能將功折罪,或可寬宥。倘若再犯,必當數罪並罰也!”
楊修能說什麼?
他尿都快要嚇出來了。
趕緊跪地謝恩。
“是,是……”
曹操亦給了張鬆一個眼神,意思也是多少看了你的麵子。
張鬆亦躬身拜謝。
那麼是否還要行退軍之舉?
暫時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