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算翁勁不說露嘴,孟獲也大概能猜出是誰。
當今友盟,我孟獲的目的是多為南中蠻族爭取些好處,呂凱的目的是為劉備造成身後之亂,唯有雍闓,其目的是成為南中之主。
今劉備下詔,殺我孟獲者為南中之主,又詔,我若殺雍闓,則我為南中之主。
擺明了是挑撥離間,讓我們自相殘殺。
但問題是,孟獲了解雍闓。
那是個唯利是圖、忘恩負義且反複無常的小人。
數月前,他便因江東厚禮引誘,悍然反叛。
難免不會因此承諾,而暗殺於我。
故而,孟獲被其謀士朵思大王所建議,一直防備刺客。
今見翁勁口誤說出“劉皇叔”,自知其非劉備所派。
若如此,必緘口不言,或言漢皇陛下。
今劉備既已登基為帝,其麾下又豈能再以皇叔相稱?
帶來洞主進言:“看來,雍闓為這南中之主的位置,要搶先和我們動手了。”
孟獲抓著大腦瓜,沉思不言。
他現在正麵臨一個棘手的問題。
明明知道這是劉備的挑撥離間之計,卻無法破局。
除非先殺雍闓,否則他根本不能全心全意去戰劉備。
可先殺雍闓,勢必中了劉備離間計。
可若不殺雍闓,雍闓隨時能在你與敵交戰時給你致命一擊。
這該如何是好?
呂凱所攜江東之軍不便現身,但對此也洞見症結,遂獻上一策:願親往說合兩家暫罷乾戈,合力共襲劉備。
然症結在於,雍闓當麵應承得懇切,孟獲亦頷首允諾得爽快,可回營之後,二人卻各自盤算,心懷鬼胎。
呂凱也沒招。
終於,矛盾在不可避免中爆發了。
孟獲為報刺殺之仇,親率南中蠻軍對雍闓營寨猝然突襲。混戰之中,雍闓險些死於亂軍刀下,幸得高定率軍馳援方得脫險。
死裡逃生後,雍闓怒不可遏,痛斥孟獲背盟負義,旋即整肅兵馬,揮師對孟獲展開淩厲反攻。
一時間,南中大地烽煙四起,亂局叢生。
而這般亂局於劉備而言,卻並無大害。
唯獨南中漢蠻百姓慘遭兵燹之禍,令劉備所不忍。
以黃忠之意:“正可於此出兵,行漁翁之舉,將兩支部隊一一擊潰。”
法正卻進言:“今兩虎相鬥,若我軍此時貿然出手,二人必暫棄前嫌,合力抗我;若我等按兵不動,任其自鬥,他們反倒會拚得更凶。”
劉備問道:“那此時該當如何?”
法正嗬嗬一笑:“陛下,何不廣施恩德,收納難民?”
劉備納法正之言,遂於南中擇地建城立寨,廣納流離漢蠻流民,予以安撫收留。
而正當此時,江陵之變的消息自涪城傳至成都,終輾轉遞到劉備案前。
劉備見此消息,如驚雷劈頂,驚得喉頭發緊,手腳冰涼。
“東吳乘關將軍北伐宛城之際,暗遣大軍潛渡交州,偷越湘水,以背盟之舉突襲其後。江陵、襄陽二城猝不及防,相繼陷落。關將軍前有強敵、後無歸處,被逼得進退無路,不得入城,唯餘殘部漂泊江上,至今存亡未卜,蹤跡渺茫。”
“啊——!”
劉備猛地拍案而起,一聲驚呼撕裂帳內沉寂,雙目圓睜如裂,瞳孔在燭火下劇烈震顫,血絲瞬間爬滿眼白。
想到關羽此征可能身陷漢江,他身形一晃險些踉蹌,差點搶倒在地。
幸被法正扶住。
今世萬事安妥,準備充分,阿鬥所言江東背襲之事怎竟又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