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還有時不時離得他很近的飛箭流矢,隱藏在暗處難以發現的暗器,他便隻好偷偷躲藏在一處隱蔽的地方,靜觀其變。
可是,即使他現在心裡滿懷驚恐之情,可一見那鄭莊公的雄姿與那英勇豪邁,且熱情飽滿,能與眾將士同甘共苦的神情,他便頓時為之欽佩不已。
“雖然戰場上十分危險…”
“可這鄭莊公,在我王嘉眼裡,可真不愧那是一代豪傑!”
時光回溯,在往年的時候。
這鄭國的國君鄭莊公,曾經多次請求與陳國結好。
可是,陳桓公卻偏偏沒有看清局勢,沒有同意鄭國的請求。
此刻,麵對多位大臣的上書請求,身邊還有諸多大臣提出的意見,搞的陳恒公那可是焦頭爛額,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隨即,隻見他皺著皺眉頭,隨後便大手一揮,向眾大臣說道。
“諸位愛卿,你們今後不要向寡人上書這件事了。”
“寡人現在心意已決,是斷然不可能同意鄭國與咱們國家結盟交好的。”
“這其中的一係列事情,寡人我自有分寸,並不是毫無道理。”
“好了,就這樣吧,寡人可不想再聽取你們談論有關這件事的內容了。”
“唉…”
此刻,正當這陳桓公歎了口氣,準備離去之時。
突然,隻見大臣五父站出來勸諫說。
“君上,這親近仁義而和睦鄰邦,可是國家重要的政策啊。”
“君上你看現在的局勢,這鄭國在這鄭莊公的英明治理下,那可是國富民強,兵強士勇啊。”
“曾經,這周平王的王黨軍隊與他所率領的軍隊進行了一場大戰,這世人本以為周王室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可誰知,到了最後,周平王的王黨軍隊居然戰敗了,連周平王惶恐逃跑的時候,他的肩膀處也被這鄭莊公的一箭給射中了。”
“現在,雖然周王室的勢力是有所勢微。”
“可是,能和周王室所叫板、並且能夠與之分庭抗禮的國家,除了這鄭國以外,能做到如此這般國國家,目前來看是十分少少的。”
“所以說,現在鄭莊公向咱們陳國請求,希望咱們陳國能與之結盟交好,這是一件百害而無一利的事啊。”
“卑臣希望,君上您能夠三思而後行啊!”
“這樣,也算是為咱們全國的百姓社稷著想。”
“如果做了錯誤的決定,那可真就是會限咱們陳國於萬劫而不複啊!”
即使,大臣五父如此苦苦哀求。
可是,這陳恒公,卻依舊沒有想要改變他的原先的想法。
不多時,他回答道。
“五父愛卿啊,不是寡人不支持讚同你的看法。”
“隻是…寡人現在覺得,這宋國與衛國兩國,才是可怕的禍害。”
“而鄭國與咱們陳國相較有一定的距離,即使攻打過來,鄭國又能為咱們陳果帶來什麼危害呢?”
見陳桓公如此執迷不悟,這大臣五父,自然是無言以對,不知道該說什麼。
索性,他也隻好先行告退。
而在一旁偷偷觀察著的王嘉,在事後也找到了這五父,並與他進行了推心置腹的交流,了解到了許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看見他知曉一切,但又無能為力的無力感與負罪感之時,王嘉也不禁為這陳國的百姓與江山社稷所擔憂。
不過他明白,自古以來,君王昏庸無能所做出的錯誤決定,又豈能是一位知時事且懂事理的賢能大巨手能左右改變的呢?
於是乎,他便安慰著那五父,希望他能夠寬心一些。
君子,對這件事情是有自己的看法的。
“善良不能夠丟失,邪惡不能夠滋長,這就是說的陳桓公嗎?”
“滋長邪惡而不改正,隨後就自己蒙受禍害。”
“即使想要補救,可是又怎麼能做得到呢?”
而王嘉呢,對此也是頗有評論。
“這陳桓公,由於在關鍵的時間點做了錯誤的決定,因而要讓這陳國百姓和江山社稷所蒙羞,這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
“我以為,他身為一國之君,沒有很好的結合當時的具體情況,從而草草的作出了決定,是極不負責任的。”
“而這善良與邪惡,往往就會在這些國事的處理之中,從側麵所展現出來。”
“至於其善良和邪惡的評判標準,我想著天底下和百姓的心裡,自然是會有一杆“天秤”的。”
至於這《商書》之中,則是分析道。
“邪惡蔓延的時候,就會像火焰一樣在原野上燃燒,不能麵對接近,又怎麼能夠撲滅呢?”
周任,他也有一句話說。
“治理國家的人,見到惡就像農夫儘力除去草一樣,把它割掉鏟除後堆起來做肥料。挖掉它的老根,不讓它再次生長。”
“這樣的話,善也就能夠發展了。”
由此可見,古人對於善惡的評判觀,是基於一定的標準的。
而王嘉呢,這是基於他自我的觀點與看法,從而闡述出他對於善惡的評判標準,這更符合於現代人對一件事的分析,從而得出的結論。
時間再度推移,伴隨著空間的變化。
到了秋天的時候,宋國人攻打下了長葛。
冬天的時候,京師派人來報告饑荒的情況。
魯隱公代替周王室,向宋國、衛國、齊國、鄭國各國購買糧食,當然也是儘了很大的誠意的。
這件事情,不管是從什麼角度看,都是合乎禮儀的事。
而王嘉呢,更是認為這是踐行了周朝尊卑等級分封製與宗法製的一個重大的體現,是符合傳統禮義觀的。
鄭莊公到達成周去,首次去朝見了周桓王,他以原有禮儀的方式,向周桓王行禮。
“陛下,卑臣恭迎陛下您成為這天地間新的天子。”
“此番,是卑臣第一次朝見天子陛下。”
“請陛下您接受卑臣之禮…”
雖然,這鄭莊公給了這周桓王很大的麵子。
可是,這周桓王卻對他不加禮遇,遲遲不肯回應。
在一旁圍觀的王嘉見狀,心中自然是有了疑問。
“這周桓王,為何見了臣子鄭莊公行如此大禮,他卻一點表示都沒有呢?”
“難道說…是因為先前他的父親周平王在與之交手時,肩部中箭受傷,而這拉弓放箭之人,正是這鄭莊公嗎?”
“看來…此事必定不會簡單。”
“呃…之後還是詢問一下我親愛的左明老師呢。”
就在王嘉圍觀的時候,眼見氣氛一度陷入僵局。
眼見情況不妙,這周桓公便對周桓王小聲說道。
“我們周朝東遷洛邑,依靠的是晉國還有這鄭國。”
“好好的對待鄭侯,用於鼓勵後來的諸侯,還怕來不及,何況不加禮遇呢?”
“天下陛下,老臣希望您能夠多加三思,不要因為這件事情而輕易動了咱周王室與這鄭國多年修好的和氣。”
“雖說,先前你的父王有與這鄭莊公交戰肩部中箭的屈辱史。”
“但是,老臣還是希望天子陛下您能夠聽老臣一句勸告,政策應當因時而變,靈活多樣,不要陷入過往的恩怨而止步不前。”
“雖然有一些刻骨銘心的曆史,我們應當銘記。”
“但…咱們還是得要根據情況,從而適應當下的情況啊!”
“老臣在此,希望天子陛下您能夠三思。”
而這周桓王,在聽了大臣周桓公的建議後,並沒有過多反應,隻是點了點頭。
過了好一陣,他才想起了原來還在朝他行禮的鄭莊公。
這下子,可把鄭莊公給惹怒了。
隻見他連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灰,隨後便大袖一揮,轉身離去,絲毫不給他們留麵子。
此刻,隻見他怒吼道。
“原來你們周王室是這個樣子,真是一群忘恩負義之輩。”
“我鄭國,以後不會再來了!”
即使,周圍大臣見狀紛紛驚恐上前拉住這鄭莊公,想要挽留。
可這鄭莊公,還是去意已決。
至於王嘉,此刻則是連忙上前與其交談。
之後,他便得知了不少的內容。
在到了後來,當他從《左傳》的世界中重新回到了現實中時。
他在第一時間,把相應的書籍整理任務完成後,又根據古籍著作,寫了幾篇故事於竹簡之上,隨後便去尋找他的老師左丘明了。
後來,在完成照常的師生問答環節之後,王嘉還與他的老師左丘明繼續探討著有關把古籍文化著作改編成生動故事的話題。
轉眼間,這充實的一天,便就在書海的遨遊之中結束了。
而這魯隱公第七年的內容,也在朝我們緩緩走來。
之後,又會發生什麼有趣的故事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喜歡左傳遊記請大家收藏:()左傳遊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