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了早飯,趙家小院也重歸了平靜。
小夥們各回各家又或者結伴準備上山拾柴。
供給二三十人的吃食柴火的使用量也大,所以張顯這才定了這麼一條規矩。
要不然把拾柴的活全讓周翠一個人去乾的話,那一整天下來也不夠做幾頓飯的。
人逐漸的走完,張顯也吃完了最後一口麥餅灌了一口涼白開。
“家裡的糧食還剩多少?”
他問的周翠,從帶她們母女回來以後,家裡的大鍋飯就一直由她負責,張顯自己則是偶爾做點小灶。
將額角的碎發理向耳後,周翠微微思索了會答道:“家主最初交予我手的糧食差不多有六石,而今隻剩下了兩石合五鬥。”
聞言張顯微微的點了點頭:“好,我知道了。”
張顯這二十多天裡沒少死記硬背過古代重量單位的換算,所以他瞬間就反應了過來。
漢代一石差不多在六十斤左右,一鬥六斤,一升六兩。(漢代一石120漢斤合市斤六十斤,為方便書寫統一換算單位。)兩石合五鬥,按照重量單位換算一下差不多就是一百五十斤的樣子。
從郭家帶回來的糧食差不多已經消耗了一大半了,這還隻是七天隻管一餐的消耗。
在沒有足夠的油水補充下,一頓一斤食物打底是很正常的情況所以他倒也沒說村裡小夥能吃什麼的。
就連他自己最近的飯量也是在直線上升,好在常山並不算缺鹽,他也舍得花錢去購買鹽料。
要不然他就得跟這個時代大多數的人一樣用【辣】去調味了。
沒錯,就是用【辣】調味。
一開始張顯也覺得古代人是不怎麼吃辣的,畢竟辣椒這玩意是直到明代的時候才流入華夏。
但自從他親身經曆過後他才清楚,雖然古代沒有辣椒,但【辣】這個味道卻早已經被普遍接受了。
辛這個字代表的就是【辣】字。
隻不過目前辣味接受度廣的多是一些窮苦人家,鹽的消耗是個大頭,不可能天天都足量的去用鹽,隻有在農忙或者需要進行大體力勞動時才會進行足量的補充。
平常時為了欺騙味蕾咽下食物,大家都是用茱萸或者辣蓼草來進行調味食用。
辣味的存在本身就是欺騙大腦分泌多巴胺以得到愉悅,於是逐漸的辣味也就在窮苦人家中傳開了。
這樣的傳播越是在少鹽的地方就越是常見,相反,臨海或者有鹽礦出產的地方就少的許多。
“蘭弟。”弄清了家中還有多少餘糧後,張顯看向一旁正在幫著劈柴的夏侯蘭。
“怎的了顯哥?”後者放下柴刀看了過來。
“現在真定的糧價幾何了?”
“糧價?我想想。”夏侯蘭沉思了一陣,而後答道:“前年陪阿父購糧的時候差不多已經到了350錢一石了,去年聽說漲到了500錢,今年這春播這時候恐怕得600錢了吧。”
“600錢啊....”張顯摩挲了一下下巴,郭家給的百萬錢他隻帶回來了十萬,倒也還算富裕。
如果全部用來購糧的話差不多能買一百六十石左右,也就是萬斤米糧。
按照現有的習慣,以一人一天1.3斤糧食的消耗情況來看他可以養得起30人一年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