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點三十分,交易大廳內的空氣仿佛凝固成膠體,無數雙眼睛死死盯在巨幅電子屏幕上。
時間,以秒為單位,被無限拉長,每一秒的跳動都像一記重錘敲在所有人的心口。
九點三十一分整。
華睿穩盈三期淨值曲線,那根平穩了數日的綠色線條,毫無征兆地,如斷崖般垂直墜落!
5!
10!
15!
猩紅的數字瘋狂閃爍,像不斷噴湧的鮮血,將整個屏幕染得觸目驚心。
交易員們倒吸一口涼氣,敲擊鍵盤的手指僵在半空,大腦一片空白。
他們甚至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僅僅六分鐘,屏幕上的數字最終定格在一個駭人聽聞的數值上——18.3!
“嗡——”的一聲,係統提示音尖銳刺耳地響起,熔斷機製被觸發,交易暫停。
死寂。長達三秒鐘的絕對死寂之後,整個金融世界轟然引爆!
“熔斷了!華睿穩盈三期開盤六分鐘就熔斷了!”
“我的錢!我的全部身家都在裡麵!”
“蘇明玥……那個女人說的是真的!她真的預言到了!”
恐慌如瘟疫般蔓延,瞬間席卷了互聯網的每一個角落。
蘇明玥預言成真以無可匹敵的姿態,攜帶著億萬散戶的驚恐與悔恨,在短短十分鐘內衝上熱搜榜首,後麵跟著一個滾燙的“爆”字。
各大財經app的服務器因瞬間湧入的巨量贖回申請而幾近癱瘓。
數十家券商的緊急風險提示彈窗,如同雪片般覆蓋了每一個投資者的手機屏幕,但為時已晚。
厲氏集團頂層,厲仲衡的辦公室裡,電話鈴聲此起彼伏,急促得仿佛索命的鐘鳴。
助理團隊的每個人都麵如死灰,在辦公室內焦頭爛額地奔走,試圖安撫那些已經徹底失控的機構投資者和渠道方。
“厲總呢?厲總到底在哪裡?”
“聯係不上!從早上開盤前就聯係不上了!”
辦公室的門緊閉著,那個曾經運籌帷幄、叱吒風雲的男人,在此刻選擇了徹底的沉默與消失,將滔天的巨浪留給了他曾經的信徒們。
與此同時,證監會大樓信息監控中心,值班處長張濤的瞳孔驟然收縮。
他緊盯著那條斷崖式的k線圖,額頭上滲出細密的冷汗。
這不是普通的市場波動,這背後隱藏著足以動搖整個市政債結構性產品市場的巨大風險。
他沒有絲毫猶豫,抓起內線電話,聲音因緊張而微微顫抖:“報告王局,‘華睿穩盈三期’出現極端異常波動,已觸發熔斷。我建議,立刻成立‘結構性產品異常波動’專項調查組,級彆要高,行動要快!”
風暴中心,輿論的旋渦,已然成型。
中午十二點整,就在全網對蘇明玥的討論達到頂峰,各種陰謀論與神話學說甚囂塵上之時,國內最權威的經濟學期刊《經濟研究》官網,悄然發布了一篇署名文章。
標題:《關於金融預警權正當性的學術聲明》。
作者:李崇德。
蘇明玥的導師,國內金融學界泰鬥。
文章開篇便擲地有聲:“長期以來,我們將基於數據模型的量化分析奉為圭臬,卻將一種更高級的、基於海量信息深度整合的商業直覺視為玄學。這本身就是一種傲慢與偏見。”
李教授在文中明確指出,所謂的“商業直覺”或“市場預感”,其本質是人類大腦在處理了無法被現有模型完全捕捉的宏觀政策、市場情緒、地緣政治等多維度信息後,形成的一種非線性判斷。
它不應被排斥,反而應當作為一種重要的補充,納入現代金融風險控製體係的評估範疇。
文章的高潮部分,他引用了蘇明玥父親蘇振邦當年一篇未公開發表的論文片段:“金融體係的健康,不僅需要規則的約束,更需要‘吹哨人’的勇氣。當預警者的聲音因不符合僵化的程序而被迫消聲,當他們的善意提醒被視為破壞市場的異端時,係統性的崩塌便已埋下伏筆。我們真正應該懲罰的,不是發出警報的人,而是那個對警報聲充耳不聞,甚至試圖捂住‘吹哨人’嘴巴的滯後體製。”
這篇聲明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學術界和輿論場掀起驚濤駭浪。
短短一小時內,清華、北大、複旦等三十餘家頂尖高校的經管學院官網和知名學者,紛紛轉載此文。
原本那些對蘇明玥持觀望甚至批判態度的聲音,開始迅速轉向。
學界的風向,在悄無聲息間,完成了驚天逆轉。
下午三點,蘇明玥的加密郵箱收到一封匿名郵件。發件人,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