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時後,麵對著長槍短炮,記者們爭先恐後地提問。
“邁克爾,帕特·萊利和他的熱火隊以鐵血著稱,你認為這輪係列賽會打得非常艱難嗎?”
喬丹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仿佛在看一群聒噪的蒼蠅。
他隻是對著鏡頭,冷漠地吐出三個字。
“3:0。”
說完,他轉身就走,留下身後一片閃光燈和愕然的記者。
這不是預測,這是審判。
比賽的結果印證了這場審判。
121:88。
一場毫無懸念的屠殺。公牛隊像一架精密的戰爭機器,從比賽的第一秒就將熱火碾得粉碎。喬丹予取予求,皮蓬的防守讓熱火外線集體啞火,而羅德曼則在內線掀起了一場籃板風暴。
邁阿密人引以為傲的“鐵血”,在絕對的天賦和必勝的意誌麵前,脆弱得像一張紙。
東部的另一場對決,同樣沒有意外。
尼克斯在麥迪遜廣場花園擊敗了魔術。尤因在內線依然強硬,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個失落的1號身上。
安芬尼·哈達威,那個曾經被譽為“喬丹傳人”的天才,在失去沙奎爾·奧尼爾後,徹底迷失了。
他打得猶豫,掙紮,每一次突破都顯得力不從心,每一次傳球都找不到那個熟悉的大個子。他全場隻拿下17分,卻有6次失誤。
賽後,奧蘭多的媒體徹底炸了鍋。
《奧蘭多哨兵報》的頭版標題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毀掉一個時代?”
文章直指魔術隊管理層,痛斥他們為了扶正哈達威而放走奧尼爾的愚蠢決策。球迷的怒火被徹底點燃,無數電話打進球隊辦公室,要求總經理下課。
哈達威坐在更衣室裡,用毛巾蓋著頭,聽著外麵隱約傳來的騷動。他感覺整個世界都在崩塌。那些曾經吹捧他的媒體,現在正用最惡毒的語言將他釘在恥辱柱上。
他想起奧尼爾在芝加哥雖然輸了球,但依舊是媒體的焦點,依舊是那個能和喬丹掰手腕的“沙克”。
而自己呢?不過是一個被證明無法獨自帶隊的失敗者。一種無力感和被背叛感,像毒蛇一樣啃噬著他的內心。
西部的戰況同樣波瀾不驚。
休斯頓火箭隊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薩克拉門托國王。哈基姆·奧拉朱旺向世人宣告,“大夢”的腳步依然無人能擋。
西雅圖超音速則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快攻風暴,讓波特蘭開拓者暈頭轉向。“手套”加裡·佩頓和“雨人”肖恩·坎普的組合,充滿了暴力美學。
季後賽第一日的所有比賽塵埃落定。
強者恒強,弱者出局,一切都顯得那麼理所當然。
直到第二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那座沙漠中的城市——菲尼克斯。
美西航空中心球館外,人聲鼎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