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疆那片神秘而富饒的土地上,南詔國曆經風雨,已在曆史的長河中存續了百餘年。南詔國的都城羊苴咩城,城牆高聳,城內宮殿巍峨,街道縱橫交錯,商販行人絡繹不絕,一片繁華景象。
這一年,老皇帝駕崩,舉國哀悼。年僅二十歲的段興遠,身著沉重的冕服,在眾人的簇擁下,緩緩走上了那象征著至高權力的皇位。他麵容冷峻,眼神中卻透著一股與年齡不符的堅毅。段興遠深知,這皇位既是榮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登基大典結束後,段興遠坐在金碧輝煌的龍椅上,俯瞰著殿下一眾文武大臣。這些大臣們,有的麵露忠誠之色,有的則眼神閃爍,各自懷著心思。段興遠的目光掃過眾人,心中暗自思忖,這朝堂之上,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
“陛下,如今我南詔國雖繁榮昌盛,但周邊各國虎視眈眈,吐蕃屢屢侵擾我邊境,大唐也對我南詔有所防備,我等當如何應對?”宰相趙崇義率先出列,憂心忡忡地說道。
段興遠微微點頭,目光深邃地說道:“趙相所言極是。我南詔國要想長久立足,必須加強軍事力量,鞏固邊防。朕決定,從即日起,擴充軍隊,選拔良將,加緊訓練士卒,以備不時之需。”
“陛下聖明!”眾大臣紛紛跪地高呼。
然而,朝堂之下,卻有一人對此不以為然。此人正是大將軍楊威,他身材魁梧,滿臉橫肉,此刻正微微皺著眉頭,心中暗自想著:“這新皇年紀輕輕,一上位就想著擴充軍隊,如此勞民傷財,恐非明智之舉。”但礙於皇帝的威嚴,他並未當場提出反對意見。
退朝之後,段興遠回到後宮,疲憊地坐在榻上。他的皇後王氏,溫柔地走上前來,為他輕輕按摩著肩膀,輕聲說道:“陛下,今日朝堂之事,臣妾也有所耳聞。陛下初登皇位,便要麵對如此複雜的局勢,實在辛苦。”
段興遠握住王氏的手,苦笑道:“皇後,朕身為一國之君,自當為南詔國的未來負責。這一路,必然艱難險阻,但朕絕不退縮。”
就在這時,一名太監匆匆走進來,跪地稟報道:“陛下,吐蕃使者求見。”
段興遠眼神一凜,心中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他與王氏對視一眼,說道:“宣他進來。”
吐蕃使者大搖大擺地走進來,行了一個並不標準的禮,然後傲慢地說道:“南詔國新皇登基,我吐蕃讚普特命我前來祝賀。不過,我吐蕃與南詔相鄰,邊境時常有摩擦,我讚普希望南詔國能夠割讓邊境的幾座城池,以示友好,否則……”使者故意停頓了一下,眼中閃過一絲威脅之意。
段興遠心中大怒,但他強忍著怒火,冷冷地說道:“我南詔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宗留下的,豈容他人覬覦。回去告訴你們讚普,若想動我南詔的土地,就先問問我南詔的千軍萬馬答不答應!”
吐蕃使者見段興遠態度強硬,哼了一聲,轉身離去。
“陛下,吐蕃如此囂張,我們該如何是好?”王氏焦急地問道。
“不用擔心,皇後。朕既已決定擴充軍隊,就有信心抵禦外敵。”段興遠目光堅定地說道。
從這一天起,段興遠開始了他忙碌而充滿挑戰的帝王生涯。他每日早早地便來到朝堂,與大臣們商議國事,關注著軍隊的擴充和訓練情況。同時,他也深知,僅靠武力並不能讓南詔國長治久安,還需發展經濟,提升文化。於是,他下令鼓勵農桑,興修水利,開辦學校,一時間,南詔國上下呈現出一片積極向上的景象。
隨著時間的推移,段興遠擴充軍隊的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然而,這一舉措卻引起了朝堂上一些大臣的強烈反對。以大將軍楊威為首的一派,認為此舉勞民傷財,會加重百姓的負擔,而且可能會引發周邊國家的警惕,導致局勢更加緊張。而以宰相趙崇義為首的一派,則堅決支持段興遠的決定,認為隻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才能保證南詔國的安全和穩定。
兩派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朝堂上時常爆發激烈的爭論。這一天,段興遠剛剛坐在龍椅上,楊威便迫不及待地出列,大聲說道:“陛下,如今我南詔國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繁榮。可陛下卻執意擴充軍隊,使得百姓賦稅加重,民怨沸騰。長此以往,恐會動搖我南詔國的根基啊!”
趙崇義聞言,立刻站出來反駁道:“楊將軍此言差矣!如今吐蕃、大唐對我南詔虎視眈眈,若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後盾,我南詔國如何能在這亂世中立足?擴充軍隊雖是一時之苦,但卻是為了南詔國的長遠利益著想。”
“哼,趙相說得倒是輕巧。擴充軍隊,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些都從百姓身上出。百姓生活困苦,必然會引發叛亂,到時候,不用外敵來攻,我南詔國自己就亂了。”楊威毫不示弱地說道。
“楊將軍,你這是危言聳聽!陛下聖明,自會權衡利弊。擴充軍隊之事,陛下早已深思熟慮,豈是你能隨意質疑的?”趙崇義氣得滿臉通紅,大聲說道。
“我質疑又如何?我身為南詔國的大將軍,有責任為國家的安危著想。陛下,臣懇請陛下收回成命,停止擴充軍隊。”楊威說著,竟然“撲通”一聲跪在地上。
朝堂上的氣氛頓時變得緊張起來,眾大臣們紛紛低下頭,不敢出聲。段興遠看著跪在地上的楊威,心中十分不悅。他知道,楊威在軍中威望頗高,若是處理不好此事,恐怕會引起軍中的不滿。但他也堅信,自己擴充軍隊的決定是正確的。
段興遠沉默片刻,緩緩說道:“楊將軍請起。朕明白你關心百姓,擔憂國家。但朕擴充軍隊,並非一時衝動。如今周邊局勢嚴峻,我南詔國若想自保,必須強大起來。至於百姓的負擔,朕自會想辦法減輕。朕會下令減免部分賦稅,同時鼓勵開墾荒地,發展商業,增加國家的收入。楊將軍,你可明白朕的苦心?”
楊威聽了段興遠的話,心中雖然仍有不滿,但也不好再強行反對。他站起身來,說道:“陛下既然心意已決,臣自當服從。但臣還是希望陛下能夠多聽聽百姓的聲音,不要讓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朕自會留意。此事就此定論,眾卿若還有其他國事要奏,儘管說來。”段興遠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