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鄭媒婆在外說了些什麼,總之自從這天開始,再也沒聽過有人想給她們介紹相親對象的事兒,所有人都默契忽略了趙蘭家兩個年紀正好的女知青。
雖然什麼在媒婆中的名聲壞了,但葉秋在青山大隊的老嬸子小媳婦間的口碑相當不錯,經常有人特意跑到豬舍來找她。
“葉知青,你們養豬是厲害,我看栓子媽都比不上你,這才幾個月,我瞅著這幾頭豬是胖了不少,你可真有能耐!”
“胖了嗎?我怎麼沒看出來?”有個嬸子又往前湊了湊,認真觀察。
“你之前沒見過栓子媽養的豬,真比不上葉知青她們養的。”
旁邊說話的幾個嬸子湊了過來,一起嘀嘀咕咕。
最近地裡活不多,都是輪班,這些嬸子和年輕小媳婦一到下工清閒的時候,不往自家跑,就往豬舍這邊湊。
一方麵是兩個知青大方,她們幫忙掃掃地,喂喂豬,不管是哪個知青,都會給她們抓一把瓜子、花生什麼的,這換做彆的地方,哪兒有這樣的好事。
另一方麵,也是因為葉知青說話有趣,跟她聊天,隻要她願意,能讓每個人都開開心心的。
“葉知青,你認識前麵那個大隊長不?”
葉秋回,“聽過一點,但是了解不多。”
前任大隊長名叫趙根生,雖然他兒子趙元在跟趙澤競爭大隊長職位中失敗,但轉頭就被送進廠裡當工人,因此他們一家人在村裡說話很有分量。
因此,葉秋自然是聽過的。
“那你知不知道,他兒子趙元跟村裡的陳寡婦搞到一起了!”
“啊?”葉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趙元好像是在鎮上當工人吧?還是我記錯了?”
說話的桂花嬸興致勃勃,“你沒記錯,就是當工人的那個趙元,他跟村頭的陳寡婦在一起了,想娶她過門,但他家人都不願意,他家正鬨得凶。”
葉秋認真回憶誰是陳寡婦,過了好一會兒才想起來,語氣不確定地問:“陳寡婦是不是瘦瘦的,長得挺漂亮,還帶著女兒的那個?”
桂花嬸納悶,“是你說的這個,但陳寡婦不瘦啊。”
“我記錯了。”葉秋認錯,自己不該用上輩子的標準來衡量,陳寡婦身材好,該有的都有,以前世的眼光來看是偏瘦,但在人均吃不飽的七十年代,還真算不上瘦。
其他人都認得陳寡婦,催桂花嬸繼續講。
“趙元挺出息的,是個工人!怎麼就看上了個帶著娃的寡婦?”
有個嬸子不屑撇嘴,“還能是為什麼,當然是結過婚的懂男人,趙元個毛頭小夥子怎麼招架的住。”
在場的嬸子們都露出心領神會地露出意味深長的表情。
葉秋皺眉,“我見過陳寡婦幾次,說話溫溫柔柔的,不像那種人。”
有個年紀大的嬸子語氣鄙夷,“你是個年輕姑娘,怎麼知道寡婦的手段,要不是她手段高,趙元是個工人,為什麼非要跟家裡鬨著娶她?”
葉秋還是不讚同,“結婚是兩個人的事,趙元願意娶,並不代表陳寡婦有問題,嬸子們說話還是注意些,傳出去不好聽。”
幾個嬸子對視一眼,葉知青彆的都好,就是總把人往好處想這點不太好,什麼事都非要追根究底,太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