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的很快,接下來的大唐就開始了應對天災人禍。
整整三年大唐都是旱災洪水交替著來,貞觀三年的時候爆發了一次蝗災。
還好王宸這三年間親自下鄉鼓勵百姓養雞鴨鵝。
蝗災爆發前的時候蟲卵已經被消滅了一大半,真正發蝗災的時候已經形不成規模了。
隻有一小部分受了災害,大部分地區都安穩度過了這次災害。
王宸同時讓李世民開辦了公私合營的養豬場。
在每個州府都養起了豬,這時候醫療條件不發達,王宸沒敢把豬都放一起養。
每個州府每個養殖場相距最起碼五十裡地,這樣就算有一個豬場得了豬瘟也影響不到彆的地方。
損失能降到最低,同時鼓勵大唐子民開始自己創造。
不管是醫學還是工科的東西隻要是發明王宸都建議李世民給錢給地位。
這樣三年下來大唐開始有了科技興國的苗頭。
以前讀書才是出路,因為讀書能做官。
現在不用了,能種地能改良種子也能做官。
地位不比縣令低,隻是沒有權利,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在大唐做官要的不是權利而是地位。
整個民間的百姓白天種地打工養活自己,晚上就關上門來躲著研究自己的發明。
不是王宸不想把空間裡的現代東西拿出來給他們照著做。
而是現在要打地基,自己不去研究明白怎麼弄這個東西就是空中樓閣。
三酸兩堿是科技的基礎,不然其他東西給他們看了他們也造不出來。
曆史上的貞觀三年李世民已經去草原打突厥人了,被王宸硬生生按了下來。
一直搞發明搞錢搞創造。
貞觀三年十月李世民把王宸召進了東宮。
王宸走進東宮顯德殿的時候李世民正低頭批奏折呢。
這些年李世民一點不敢懈怠,整個人比以前蒼老了不少。
“見過陛下。”
李世民頭也不抬“你小子怎麼這麼正式了?大伴賜座。”
李世民說完太監張公公給王宸搬來一個凳子。
王宸坐下“二哥這是找我有事嗎?”
“當然有事了,現在是消滅突厥的好時機。
他們這個冬天很難熬過去了,我不明白你為什麼不想打?”
“二哥我跟你說了啊現在咱們需要發展民力,咱們現在國庫從年年倒欠到現在年底還能有些結餘。
這還是每年發生天災人禍,要不然能剩下的錢更多。
現在我的改良大稻,紅薯,玉米,土豆這些已經種遍了大唐。
百姓已經能吃飽飯了,織布機現在大唐製造局也在不停趕工,不出兩年大唐百姓就真正能吃飽穿暖了。
這時候要是去打仗就又要用到錢。
國庫今年又得倒欠太影響百姓了。
咱們可以打突厥,但絕對不能不顧百姓生死。
二哥不能再抱著以前的心態了,覺得苦一苦百姓先打突厥。
現在突厥就是在給他發展十年也對大唐沒有一點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