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話一出,所有人都抬頭看著他。
“王宸大將軍的確是很早就跟著陛下,應該是在他17歲的時候。
今天的很多大唐百姓受益的糧食,百姓識字的難題也是他解決的。
你們爭吵最嚴重的大將軍有沒有武力我可以告訴你們他很強。
而且強的離譜,大將軍早年習武,但是射箭卻不是很厲害。
因為他有比弓箭更厲害的東西,今天的大唐軍隊你們都知道士兵用火銃。
但是他用的武器比火銃可強多了。你們這幫人是不會知道大將軍對大唐做的貢獻的。
他的貢獻遠遠超過了當今的陛下。
沒有他陛下也當不了皇帝。”
李承乾話一出所有人都嘩然了。
正當有人要問李承乾為什麼這麼大膽的時候張寶拉了一下李承乾。
“殿下再不回去宮門要落鎖了。”
李承乾什麼話都沒說就跟著張寶走下了樓梯。
“那個人叫他什麼?”
“殿,殿下。”
所有人長出一口氣。
“他是太子殿下。”
“你怎麼知道他是太子?”
所有人像看傻子一樣看著劉傑。
“你不知道在大唐隻有太子才能稱為殿下嗎?
其他親王隻能叫大王。”
這樣一個小插曲就這樣過去。
李承乾跟張寶卡在宮門落鎖前進了顯德殿。
李世民已經開始教李承乾每晚批奏折了。
“承乾,今天怎麼那麼晚才回來?”
“父皇,我去外麵逛了逛,發現有些學子對師傅誤解挺大的。
咱們要不要給大將軍做個生平明發天下。”
“這家夥不想出頭,朕很早以前就跟他說過要把他的功勞告訴天下人。
但是這小子死活不同意。
他說他功勞太大顯得皇帝太無用。
這對君臣關係不好。
名聲都是虛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名聲不是讓史官記在史書上,而是讓百姓一代代口口相傳下去。”
李世民說完就拿起一本奏折看了起來。
上麵寫的卻是要李世民做天皇。
王宸如果在這裡肯定會罵道“這天皇是李治時期的稱呼。
小鬼子來大唐把大唐所有東西都學了回去。
然後大唐後麵沒了天皇,小鬼子的彈丸之地卻有人敢用天皇的稱呼。
雖然明知道天皇是中國的產物,但王宸卻聽著很刺耳。
可李世民看著這封奏折卻很是喜歡。
“承乾你看看這個官員怎麼樣。”
李承乾接過奏折一看傻眼了。
“父皇這可不是什麼好稱呼啊。”
“什麼意思?”
師父跟我講過一個故事。
講的就是什麼狗屁天皇。
會不會是這個官員從哪裡聽到了我師父講的這個故事才給父皇奏上來的?”
李世民有些不開心了“這麼好聽的名字怎麼會是貶義詞呢。
大伴,去把王宸喊進宮來,朕要問問他這天皇有什麼意思。”
“陛下現在落鎖了。”
“落鎖就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