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數據迅速被歸類、標記。k7印記的能量特征被匹配到數個已知的異維度能量源,但其內部經過“優化”的結構卻讓數據庫檢索出現短暫的遲疑,最終標記為“變異型,需進一步觀察”。
星塵號引擎印記的殘破能量特征被識彆出來,來源被追溯到聯邦製式飛船引擎的常見能量簽名。甚至連他血液中殘留的、來自之前各種測試的藥劑成分和能量輻射殘留都被一一分辨記錄。
掃描在按部就班地進行,似乎很快就會得出結論——一個承受了極端實驗、體內蘊含多種異維度能量、生理瀕臨崩潰的樣本,存在異常但尚在可解釋範疇。
然而,就在掃描即將結束的那一刻,那道被悄然激活的、極其古老的能量特征過濾器,終於捕捉到了一絲……幾乎不存在的東西。
那並非活躍的能量信號,也非明顯的物理痕跡。
那是一種……“回響”。一種極其微弱、幾乎被徹底抹除的、烙印在細胞最深處甚至意識結構本身的……“印記的印記”。
它源自那被井底存在強行掐滅的、由k7印記與情感錨點短暫共振所產生的微小波動。那波動本身早已消失,但其產生時那一瞬間的、極其特殊的能量諧波,卻如同一個幽靈般的簽名,極其微弱地殘留了下來。
而這諧波的某一特定頻段,恰好與那個古老過濾器所尋找的、幾乎被遺忘的特征……產生了微不足道、卻無法被忽視的重合!
深度掃描的進程猛地一滯!
所有分析線程的優先級被瞬間調整!更多的算力被集中過來!
掃描波的能量強度被小心翼翼地、幾乎是以毫微米級彆的精度提升,聚焦於那幾乎不存在的殘留諧波之上。更為深層的探針被啟動,開始剖析雷恩的基因序列、神經網絡結構、甚至試圖觸及那被強製休眠的意識底層!
觀測者似乎察覺到了異常,向前邁了一小步,麵鏡上的數據流瘋狂刷新,似乎在詢問或接收指令,但並未乾擾掃描進程。
沉睡中的雷恩,即使在被藥物壓抑的深層休眠中,也本能地感到了一種難以言喻的、被徹底“窺視”甚至“解剖”的大恐怖!他的身體在維生液中無意識地蜷縮起來。
古老的過濾器一遍又一遍地比對那微弱的諧波特征。數據庫的最深處,一些被塵封了無數個世紀、甚至可能自“熔爐”建成之初就未曾被訪問過的加密區域,被逐層解鎖。
比對在艱難地進行。那諧波太微弱,太殘缺,與數據庫中被標記為“極高風險”、“傳說級”、“可能已滅絕”的某個古老存在的特征記錄,隻有不到0.0007的相似度。
這個概率,低到足以讓任何理性的係統將其判定為“背景噪音”或“隨機誤差”。
但,“守夜人”協議的底層指令,對其所要守護against的對象,有著近乎偏執的敏感。哪怕隻有億萬分之一的可能性,也必須徹底排查。
深度掃描沒有停止。
反而,一種新的、更加侵入性的掃描模式被啟動了。
這種掃描不再局限於物理層麵,開始嘗試接觸雷恩的意識領域——並非之前那種粗暴的意識映射,而是更溫和、更隱蔽的……“共鳴誘導”。它發出極其微弱的、帶有特定信息模式的脈衝,試圖在那片被強製休眠的意識之海中,激起一絲絲漣漪,從而窺探其深處的結構。
在藥物的作用下,雷恩的意識本應如同一潭死水。
然而,那深度掃描所發出的脈衝,其信息模式,卻意外地……與他意識深處那個銀色咖啡杯的“錨點”,產生了一絲極其微弱的、無意識的共鳴!
那脈衝的模式,似乎觸碰到了“錨點”所代表的、關於“家園”、“歸屬”、“人類日常”的某種底層代碼。
於是,在那片意識的混沌迷霧中,一點微光不受控製地亮起。
並非清晰的記憶,而是一種感覺,一段碎片化的……“往昔回響”:
……溫暖的陽光透過舷窗,照亮了桌上冒著熱氣的咖啡杯,金屬杯壁反射著明亮的光斑…………手指劃過控製台,觸感冰涼而熟悉,上麵有一道舊的劃痕,是他剛上艦時不慎留下的…………引擎的嗡鳴聲平穩而有力,如同戰艦的心跳,透過甲板傳來,讓人感到安心…………某個戰友……模糊的麵容……笑著說了句什麼,遞過來一塊能量棒……笑聲被淹沒在艦內通訊的靜電噪音中…………一種……思念?對某個遙遠、模糊身影的思念,帶著淡淡的苦澀和溫暖……
這些感覺碎片如同水下的氣泡,悄然浮起,又迅速破滅。它們太微弱,太個人化,幾乎不攜帶任何有效信息。
但對於那深度掃描而言,這已經足夠了!
它並非要讀取他的記憶內容!它捕捉的是這些感覺碎片浮現時,那意識本身所產生的、極其獨特的波動模式!這種波動模式,與那個古老特征過濾器所尋找的目標,在更深層的、關於“意識拓撲結構”和“信息處理基頻”的層麵上,存在著一種更為根本的、難以偽造的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