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 城下暗湧,陣前異變_末世神機:從爆裝係統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遊戲競技 > 末世神機:從爆裝係統開始 > 第974章 城下暗湧,陣前異變

第974章 城下暗湧,陣前異變(1 / 2)

磐石城,陳末坐鎮的第三日。

表麵看來,這座巨城依舊如同其名,穩如磐石,在巫族戰士的嚴密守衛下,秩序井然。但陳末通過【星火道藏】係統對全城能量流的持續監測,以及自身強大神識的細致感知,已然發現了幾處不和諧的“雜音”。

有幾股極其隱晦、與巫族敦厚地脈之氣格格不入的陰冷能量流,如同潛藏在血管中的毒素,在城市的幾個偏僻角落,以及地脈網絡的某些次要節點處,時隱時現。它們並非大規模聚集,而是以一種近乎寄生、滲透的方式,緩慢而堅定地侵蝕著磐石城的能量體係。

“果然來了。”陳末站在石殿頂端,俯瞰著這座沉睡中的巨城,眼神冰冷。終焉教派就像聞到腐肉氣味的鬣狗,絕不會放過前線空虛這個機會。

他沒有立刻打草驚蛇。這些潛伏者非常狡猾,行動謹慎,且似乎掌握著某種能短暫模擬巫族氣息的秘法,若非陳末的神識層次遠超尋常,又有星火道藏進行微觀能量頻譜比對,極難發現。

他在等,等一個能將他們一網打儘,或者至少揪出背後主使的機會。同時,他也在通過遠程連接,指導星火崖的技術團隊,結合實時監測數據,加緊推演針對磐石城防禦體係的優化方案,特彆是如何快速識彆和淨化這種滲透性能量。

“陳末閣下。”岩崗長老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帶著一絲疲憊和擔憂,“東麵三百裡處的‘黑風澗’哨站,昨夜失去了聯係。派去的偵查小隊……隻回來一人,說哨站已被摧毀,現場殘留著……那種汙穢的氣息。”

黑風澗,是通往磐石城的一條重要路徑上的咽喉哨站。它的失陷,意味著終焉教派可能已經打通了一條潛入後方的通道。

“知道了。”陳末語氣平靜,“加強通往黑風澗方向所有路徑的警戒,巡邏隊配置加倍,並攜帶我昨日讓你們準備的‘淨炎符’。”

那淨炎符是陳末結合青鸞淨炎的特性與星火符文技術臨時趕製的小玩意兒,雖威力有限,但對低階崩壞能量有不錯的警示和淨化效果。

岩崗長老看著陳末波瀾不驚的樣子,心中的焦慮莫名平息了幾分,應了一聲,匆匆下去安排。

陳末的目光再次投向東方,仿佛能穿透無儘空間,看到那片血火紛飛的戰場。輕塵,你在那邊,還好嗎?

不周山故地防線。

有了後土地脈戰陣支撐的“不動磐石結界”,巫族防線壓力大減。祝融與共工部族的戰士得以喘息,並開始組織起有效的反擊。戰線暫時陷入了膠著。

葉輕塵懸浮在結界核心上空,持續輸出著血脈之力。連續三日的維持,對她而言也是巨大的消耗,但她的眼神卻愈發銳利和沉穩。在這種高壓環境下,她對自身力量的掌控,對後土血脈與南明離火融合的理解,都在飛速提升。

她甚至開始嘗試,在維持結界的同時,分心引導一絲微弱的南明離火,如同最精細的手術刀,精準地點殺那些試圖靠近結界、對結界進行局部腐蝕或攻擊薄弱點的妖族精銳或汙染獸。這種精準到令人發指的操控力,讓一旁的山嶽長老都暗自咋舌。

坤圖大祭司則坐鎮中樞,一邊維持著與整個戰場的巫族力量共鳴,一邊警惕地注視著妖族陣營的動向。周天星鬥大陣的轟擊雖然被暫時擋住,但妖族絕不會隻有這點手段。

果然,在第三日黃昏,妖族陣營後方,一股滔天的凶戾之氣衝天而起!隻見一頭體型大如山嶽、背生雙翼、通體覆蓋著暗金色鱗片、頭顱似龍非龍的恐怖巨獸,在數位妖神的簇擁下,緩緩出現在戰場邊緣!

“是妖師坐下的凶獸——金翅龍蟒!”一位祝融部族的將領失聲驚呼,臉上露出駭然之色,“這東西不是應該在北部戰場嗎?怎麼會出現在這裡?!”

這金翅龍蟒散發出的威壓,赫然達到了化神初期!它那冰冷的豎瞳,直接鎖定了後土地脈戰陣,尤其是戰陣核心的葉輕塵!它似乎感應到了那純正的後土血脈,將其視為了最具威脅的目標!

“不好!它的目標是輕塵殿下和地脈結界!”坤圖大祭司臉色劇變,“山嶽,全力固守!輕塵,小心!”

金翅龍蟒發出一聲撕裂蒼穹的咆哮,雙翼一振,龐大的身軀卻展現出與其體型不符的驚人速度,化作一道暗金流光,無視了沿途的所有攻擊,徑直朝著地脈戰陣撲來!它所過之處,空間都泛起扭曲的波紋!

“結陣!厚土擎天!”山嶽長老須發皆張,怒吼一聲,三百地脈戰士將力量催發到極致,整個不動磐石結界光芒大放,厚度瞬間增加了數倍,如同一麵真正的、連接天地的巨牆!

然而,金翅龍蟒不閃不避,它那猙獰的巨口張開,並非噴射能量,而是直接吞噬!一股恐怖的吸力憑空產生,作用在結界之上!它竟想憑借其天賦神通,強行吞噬、瓦解這地脈結界!

哢嚓嚓——!

堅不可摧的結界,在這恐怖的吞噬之力下,竟然發出了不堪重負的呻吟,表麵的光芒劇烈閃爍,甚至出現了細微的裂紋!結界內的三百戰士齊齊悶哼一聲,修為稍弱者更是嘴角溢血!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