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一會,飯缸終於拿過來三件衣服。
於秀蓮一看,樣確實有點過時,但是衣服麵料的質量很好,就這樣色和質量改改要比買布劃算多了。
不得不承認飯缸很有經商的頭腦。
正當於秀蓮琢磨怎麼改衣服的時候,飯缸有拿出一封信,他支支吾吾地說:“大姐,你認識懂英文的人嗎?這信都是英文,我一個字也看那不懂。”
於秀蓮接過來信一看,這可把她高興壞了,信上說:現在有一批書要翻譯,看看能不能從內地找個翻譯,價格好說。
於秀蓮正發愁從陸書記那出來以後,自己沒活乾呢,這不是來活了嗎?
跟飯缸說了信上的大致內容以後,於秀蓮表示這個活她想接。
飯缸倒是覺得她接這活可以,就是又是改衣服,又是翻譯,她能忙得過來嗎?
“這個你放心,隻要衣服的樣板可以,做活的人多的是。”
想想老院子裡的鍋大嫂和林大嫂她們不是都閒在家裡嗎?她們的縫製手藝可是了不得的。
上一世自己可是跟他們學了不少的手藝。
而且翻譯,她也不打算都自己翻譯,班上也有兩個同學英語水平不錯,讓他們翻譯一次後,自己拿過來改改就好,再說娟子現在英語水平也行,翻譯的基本工作也能做了。
這樣她就能解放雙手乾惦記其他的,再加上這段時間學校的課也不多,她的時間就更充裕了。
於秀蓮拿上衣服後,約定好三日後還是這個地點,還是這個時間交貨。
回家的路上娟子,還是忍不住地問:“媽,我聽飯缸說那個衣服還需要自己設計,你會設計嗎?”
於秀蓮笑笑:“試試唄,說不定我行呢?”
依著前世的記憶,這個時候,大家就喜歡穿拖地的喇叭褲,等過了這個風氣就是戧駁領的西服了。
而女士的上衣流行的是蝙蝠衫。
不過,內地地區流行的相對比較晚。
流行的趨勢自己是知道的,而且畫畫的功夫她也有,上一世跟學孫子學畫畫,她也學了不少。
娟子覺得反正試試,倒也無妨。
回到家,娟子沒事乾,拿起於秀蓮手裡的衣服就拆,而於秀蓮翻譯今天的新稿子。
這是她最後一次領稿件做翻譯了,以後她要給自己乾了。
今天翻譯的稿子內容很簡單,一個小時的時間都翻譯完了,其實說是翻譯,倒不如說是,把腦海裡的東西照搬著抄。
等娟子把衣服拆完了後,於秀蓮把布頭又燙展了,很快腦海裡就設計出一件衣服的雛形。
拿出幾張紙剪好,用漿糊粘住,一件紙質的衣服就好了。
“媽,這也太神奇了。”娟子捂著嘴,不可思議地說。
按著衣服樣板,於秀蓮有剪好了衣服,拿著針縫好。
用針做衣服確實太慢了,不過沒關係,她打的就是一個樣板,等有機會了她去收購幾台縫紉機,這樣乾活就快多了。
看著媽媽縫好的衣服娟子感歎不已:“媽,你太厲害了,沒想到你還有這手藝。”
說著娟子拿起衣服,照著鏡子在自己身上比畫著:“這衣服要是能穿就好了,這蝙蝠衫的款式,國營商店的衣都比不上。”
於秀蓮就是簡單地縫上了,並不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