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後麵參加考核的學員,比起前麵什麼都不清楚的學員,肯定是更加的有優勢的。
所有起飛前的準備工作,已經在心裡預演了無數遍的學員14,在上飛機之後就快速的進行著各項操作。
和最開始參加考核的蘇秉文等人相比,快了至少一倍。
準備工作做完之後,蘇凡甚至都還沒有給出指令,就直接將油門給推了上去,好在有刹車的作用,飛機並沒有滑出。
聽著突然加大的轟鳴聲,蘇凡微微的皺了皺眉頭,但是並沒有多說什麼,而是直接給出了可以開始的指令。
這個學員的所有步驟都沒有錯誤,也沒有任何的違規,蘇凡並沒有讓其停下來的理由。
隨著蘇凡的一聲令下,這架s15戰機幾乎是以彈射起步的方式,快速的朝著跑道前方滑行,並且很快就達到了起飛所需要的最低速度。
戰機被這個14號學員成功的拉了起來,整個過程並沒有出現任何的差錯和意外。
如果按照戰時起飛的標準來評判的話,這一套流程無疑可以堪稱完美。
這倒並不是這個學員有多麼的天才,雖然能夠來到這裡的人,本身就是天才。
有著更多的時間熟悉手冊和數據,以及‘同學們’分享的親身經曆和體驗,隻要稍微有點天賦的人,都肯定是會比前麵的人更加熟練的。
這就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道理!
不過也許是這堪稱完美的戰時起飛,讓這名學員有些飄了,也有可能是其他的什麼原因,導致他忘記了蘇凡在他起飛前,準確的說是在所有學員起飛之前,蘇凡都會告誡的一句話。
‘飛行高度嚴禁超過500米!’
為什麼飛行高度嚴禁超過500米?
因為這是根據基地周圍雷達站的探測範圍來計算的!
基地周圍方圓10公裡左右,高度500米的空域,屬於是一片雷達探測不到的盲區。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個盲區的存在,也許是巧合,也有可能是當初這個基地在建造的時候,就是按照這個標準來建造的,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
這個學員14此時的飛行高度,已經超過了這個高度!
“學員14,立刻下降高度,返航!”
蘇凡並沒有能夠第一時間,發現這個學員的飛行高度超限,蘇凡的視力雖然變態,但是還沒有變態到能夠準確的分析出,具體到米這個精度的距離。
能夠實時監測到戰機飛行高度以及速度等數據的儀器,自然是不可能放在室外的。
當在室內負責監控戰機數據的呂學文,將這個學員的高度即將超限的情況,轉告給蘇凡,再由蘇凡下達下降高度返航命令的時候,這架s15的飛行高度,已經超過了500米。
在收到蘇凡立刻下降高度返航的命令之後,這個14號學員也才發現自己的飛行高度,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超過了500米。
他連忙按照蘇凡的命令下降高度。
不過在操作戰機的時候,心裡雖然有些擔心,但是擔心的卻是這會不會影響考核,內心深處其實還是有些不以為然的。
長期的駕駛同一種機型,能夠讓飛行員專精這種機型,對戰鬥力有著極大的加成。
因為這個好處,世界各國的空軍,一個飛行員整個飛行生涯並不會接觸太多的機型。
但是這樣做有好處自然也有壞處。
壞處就是當飛行員熟悉某種機型的操作模式之後,會在潛意識裡種下一種認知,加上身體形成了肌肉記憶,此時突然給他換一種機型的話,是很可能適應不過來的!
這種不適應包括身體和心理。
這個14號學員很顯然在心理上,就還沒有適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