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
畫麵轉換。
【簽約儀式這天。】
【各國仿佛像是參加一場盛大的宴會。】
【就像一群鬣狗急切的分食戰敗國。】
【他們急不可耐地簽下凡爾賽合約,繼續瓜分利益。】
【隻留下華夏代表安靜坐在無人問津的角落。】
【他隻能眼睜睜看著列強瓜分所有的一切,包括本該屬於華夏人的利益。】
【而華夏隻想要回齊魯都無一點可能。】
【等各國都吃的滿嘴流油後。】
【顧維鈞先生緩緩走上會議台。】
【他凝視著在座的每一個代表,大聲控訴。】
“我……”
“我很失望……”
“最高委員會無視華夏人民。”
“出賣了同樣是戰勝國的華夏。”
“我很憤怒!”
“你們……”
“你們憑什麼……”
“憑什麼把華夏的齊魯,送給寇國人?!”
顧維鈞眼神淩冽,看向在座的各國代表。
目光最終停在寇國人身上。
“華夏人……已經做到仁至義儘了。”
“我想問問這樣一份喪權辱國的合約。”
“誰可以接受?”
“所以。”
“我們拒絕簽字!”
顧維鈞站直了身子。
眼中儘是屈辱。
“但請你們記住,華夏人,永遠不會忘記。”
“這沉痛的一天!”
說完,顧維鈞敲了敲桌子。
轉身直接離開。
【和談還是失敗了。】
【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深深刻在顧維鈞心中。】
【當時我們作為戰勝國之一】
【齊魯也是華夏的領土。】
【而他們,在那一刻就像是在瓜分戰敗國。】
【把我們的權益送給寇國!】
【那一天……】
【顧維鈞頂著巨大的壓力,退出了會議。】
【華夏也成為了戰勝國中。】
【唯一沒有簽字的國家。】
【在回去的路上,顧維鈞大腦一片空白。】
【難道我們總要用卑躬屈膝作為代價。】
【才能換來世界的尊重嗎?】
【正如顧維鈞先生所說。】
【華夏人沒人能接受這樣一份合約!】
【同樣,也沒有人能忘記這沉重的一天!】
【1919年1月18日!】
……
彈幕劃過:
【曆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無數次,尊嚴隻在刀鋒上,真理隻在大炮射程中。】
【那時候我們一無所有,顧維鈞先生拚儘了全力,還是輸了。】
【1919年是中國外交的分水嶺。那一年,我們第一次向列強說不。那一年,即使是現在的課本上讀起,依然會忍不住的心酸。】
【這沉重的一天,充分的告訴我們,弱國無外交。】
【以前的他,憤怒卻無力,現在的我們,平靜卻無人可以無視。】
【五四運動精神永存。】
【嗬嗬,這時候的北洋政府正在和寇國簽訂賣國的二十一條!而無數國人還被蒙在鼓裡,認為是外交團背叛了國家,背叛了國人,而正真的賣國賊是袁大頭!】
【要是他們知道在現在我們也可以強硬點發聲,會不會很欣慰?】
……
大明位麵。
“無恥!”
“無恥至極!”
華夏的土地,什麼時候能輪到他們瓜分!
寇國!
我曰你先人!
無數人正要往東走。
而東邊。
過了澎湖列島就是寇國。
“我們一定要為顧維鈞先生討一份公道!”
此時的古人。
稱顧維鈞為先生。
對他表達了極大的尊重。
一人舌戰群狼。
在一個無能政府下。
他依然用自己最強硬的方式告訴眾多列強。
國家即便贏弱,也絕不低頭。
……
朱元璋位麵。
“華夏的土地憑什麼輪到他們瓜分?”
朱元璋痛心疾首。
倆嘴皮子一碰。
就把咱華夏的土地給瓜分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