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武穆?”
朱元璋看到天幕結尾,腦海中浮現出一個自己虛構的身影。
漫天黃沙下。
一人單槍匹馬往北衝去。
緊接著是聲勢浩大的口號聲音。
精忠報國,還我河山!
隨著朱元璋的想象。。
浮現出標題。
【天日昭昭,精忠嶽飛。】
“精忠嶽飛?”
無數古人充滿了好奇心。
“難道天幕中說的猛人就是他?”
天幕前。
無數古人議論紛紛。
……
大宋趙氏官家原本難受的心有燃起希望。
“他就是救我大宋之人?”
“精忠嶽飛、精忠嶽飛……”
趙匡胤嘴裡不停重複。
什麼樣的人才配得上精忠二字?
……
【公元1103年。】
【河北湯陰縣一戶嶽姓人家迎來新生兒。】
【孩兒降生時恰好有大鳥飛鳴到屋上】
【於是他父母給孩子取名為嶽飛。】
【這個少年天生力大無窮。】
【同時對練武有著濃厚興趣。】
【嶽飛先後拜師學習騎射,槍法。】
隨著天幕上畫麵緩緩攤開。
一名稚嫩的少年出現在畫麵中。
隻見他手提大弓。
百發百中。
贏得周圍一片喝彩。
畫麵再變曾經稚嫩的少年已經變得高大。
此刻正手握長槍。
在自家院子裡耍的虎虎生風。
……
“好後生!”
趙匡胤見天幕上的少年,隻感覺心心相印。
他趙匡胤同樣也是少年學武。
結合家中武學自創了一套三十二勢長拳。
後來投身軍旅。
一手長棍更是難逢敵手。
自己還起了個好聽的名字。
盤龍棍法。
而天幕上的嶽飛。
此刻耍的槍法也是蒼勁有力。
每一擊都隻指要害。
看的趙匡胤很想和他切磋兩招。
先前的鬱悶,都在此刻拋之腦後。
完全被嶽飛所吸引。
……
“農戶家的孩子?”
這底子在許多古人麵前顯得很乾淨。
在古代封建社會中有一定階級。
畢竟。
士農工商,不是白叫的。
而嶽飛正好是其中農民階級。
可謂是底子白淨。
不過這也側麵說明了。
嶽飛在朝堂上沒有任何根基。
……
天幕中畫麵淡了下去。
【1112年,時年20歲的嶽飛投身入伍,經過選拔,成為為敢戰士中一名伍長。】
大宋。
“這嶽飛竟是從一兵卒做起的?”
趙匡胤越看越喜歡。
從一名兵卒做起,在到青史留名。
這其中他到底經曆了什麼?
趙匡胤對天幕中的少年郎越來越好奇。
【4年後8月,金軍撕毀條約南下攻宋。】
【金軍動作迅速,攻破太原,圍困汴京。】
【從平定軍中突圍回鄉的嶽飛目睹了金人入侵後百姓慘遭殺戮的情形。】
【欲再投軍報國,卻不忍老母年邁,在戰亂中難以自保。】
【嶽母得知後為了勉勵嶽飛,在他後背刺下四個大字。】
天幕上。
嶽飛跪在地上,嶽母姚氏眼神堅定。
拿起銀針沾上墨水。
在嶽飛後背刺下四個大字。
儘忠報國!
伴隨著這四個大字的完成。
一曲《滿江紅》的伴奏開始。
哀傷悲切的詩詞。
仿佛預示嶽飛的一生。
知道這段悲慘曆史的古人,無不聲淚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