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德國的小夥,後來還因為這種嚴謹的工匠精神成了網紅,還多次被邀請參加節目。】
【直到現在,每位到兵馬俑的遊客導遊都會給大家描述一番德國小夥的奇葩行為。】
【11年後,小夥又來過一次兵馬俑。】
【不過這次他沒選擇跳下去,而是來看望戰友來了~~】
……
大秦,嬴政指著天幕上被抬走的洋兵俑笑得胡須直顫:
“好個癡兒!被擒時還繃直裝俑?倒有幾分我老秦人的倔勁!”轉頭對工室丞喝令,“速去!給那‘西來歸化俑’手裡塞把陶劍,既是朕的兵,豈能赤手空拳!”
大唐西市胡商鋪前,粟特商人笑得金耳環亂晃:“哎喲!這傻小子!扮俑哪有賣俑賺得多?”他抄起攤上一尊胡人陶俑吆喝,“瞧一瞧!正宗的始皇,洋親兵俑!十貫錢一尊,買三送一!”
周圍胡商紛紛效仿,霎時滿街原本的胡人俑被重新添了陶泥,五官更加立體類似洋大兵的人俑在此泛濫。
……
與此同時。
在沒有天幕的平行現代位麵。
秦俑文物保護修複中心。
日光燈管在頭頂嗡嗡作響,空氣中彌漫著細微的陶土粉塵和稀釋劑的味道。
幾尊剛剛從二號坑新發掘區域運來的殘損兵俑,正靜靜躺在鋪著軟墊的工作台上,等待被賦予新的生命。
頭發花白的教授,戴著放大鏡和白色棉質手套,正全神貫注地清理著一尊跪射俑足部堆積的硬結淤泥。
這尊俑保存相對完整,唯獨左腳踝處有一道明顯的舊裂痕,需要仔細清理後才能進行粘接加固。
鑷子、毛刷、竹簽……
老教授的動作輕柔精準。
附著在陶俑腳踝和足底的千年積垢被一點點剝離,露出了原本的陶胎。
就在他清理到左腳足弓內側、靠近足底邊緣一處極其隱蔽的凹陷時。
竹簽尖端似乎觸到了不同於陶土硬度的東西。
是刻痕!
他立刻停下動作,調整了一下頭頂放大鏡的角度,用更細的毛刷小心拂去殘留的微塵。
光線聚焦處,一行極其細小的陰刻文字清晰地顯露出來。
字跡深深嵌入堅硬的陶胎,線條古樸遒勁。
是典型的小篆!
兵馬俑身上發現刻字並非絕無僅有,但多為工匠留下的編號或簡單符號,如此規整成句的小篆刻文,極其罕見!
老教授屏住呼吸,湊得更近,幾乎將眼睛貼在放大鏡上,一個字一個字地艱難辨認。
這文字雖是小篆,但某些筆畫轉折略顯生硬,透著一股說不出的拙意,不似秦地本土工匠那般流暢老辣。
“匠:鹹陽坊……監:章邯……”
老教授喃喃念出前幾個字,這是秦代“物勒工名”製度的體現,標明製作作坊和監工姓名,很正常。
他的目光繼續向下移動。
足底空間有限,後麵幾個字刻得更小,也更擠。
老教授用超細纖維筆蘸了少量蒸餾水,極其小心地潤濕刻痕凹槽,讓字跡在濕潤狀態下更清晰一些。
“德……意……誌……歸……化……俑……馬……林……”
“德意誌歸化俑馬林?”
……
喜歡短視頻:給古人億點點紅色震撼!請大家收藏:()短視頻:給古人億點點紅色震撼!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