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返回國公府後,於廳中落座,常孤雛一旁侍立。
朱元璋目光望向常孤雛,緩緩問道:“如今遼東諸事繁多,你既要兼顧雲南之地的幫扶,又要留意山東新政改革,如此千頭萬緒,可忙得過來?”
常孤雛拱手,神色從容答道:“陛下放心。雲南那邊,臣已會同各方,詳加謀劃,定好了妥善計劃。幫扶之舉,非一蹴而就,需徐徐圖之。如今已依序推進,按部就班施行,料無大礙。”
朱元璋微微點頭,又問:“山東新政改革,又是如何?這關乎地方興衰,萬不可掉以輕心。”
常孤雛應道:“陛下聖明。山東新政改革,臣亦極為重視。已與當地官員詳加商討,製定了完備方略。如今正有條不紊地推進,先於局部試行,觀其成效,再做調整。如此有計劃地推行,相信新政可在山東落地生根,造福百姓。”
朱元璋聽聞,麵露欣慰之色:“你能如此悉心籌劃,朕便放心了。雲南幫扶,旨在助其發展,縮小地域差距;山東新政,關乎社稷穩定,百姓福祉。此二者皆不容有失。”
常孤雛趕忙躬身道:“陛下囑托,臣銘記於心。臣必竭儘所能,確保雲南幫扶與山東新政改革諸事順遂。定不負陛下所托,為大明江山穩固,百姓富足,鞠躬儘瘁。”
朱元璋抬手示意常孤雛起身,微笑道:“好,有你操持,朕無憂矣。日後若有難處,儘管向朕直言,朕必全力支持。”
常孤雛再拜謝恩,君臣二人又就相關事宜,詳加探討,直至暮色漸濃。
數日後,徐妙錦與張三豐自外而歸。彼時,朱元璋正於廳中與常孤雛商議諸事,聞得二人歸來,遂命人傳見。
張三豐乃當世高人,朱元璋素懷敬重之心。
見其入廳,起身相迎,禮數周全。
徐妙錦隨後步入,乍見朱元璋,心中一緊,頓時花容失色。
她此前行事,心中早有忐忑,以為朱元璋定會嚴詞斥責。
然朱元璋見她如此惶恐,麵上並未有怒色,反而和聲說道:“妙錦,無需驚慌。”
徐妙錦聞言,心中詫異,抬眸偷偷望向朱元璋,見其神色平和,並無責備之意,一顆高懸之心,方才緩緩落下,暗自鬆了一口氣。
朱元璋轉身對張三豐道:“真人此番外出,想必見聞頗豐,還望不吝賜教。”
張三豐稽首答道:“陛下客氣,此次雲遊,略有所得。見世間百姓疾苦,深感太平不易,唯有以仁為本,方可萬民歸心。”
朱元璋點頭稱是,二人遂就治國理政、民生諸事,展開一番詳談。
徐妙錦立於一旁,見朱元璋與張三豐相談甚歡,且對自己並無怪罪之意,情緒漸漸平複。
待眾人談至興處,她也不禁融入其中,偶爾插上幾句見解,廳中氣氛融洽非常。
待朱元璋詳知張三豐與徐妙錦相識之經過,不禁麵露笑意,欣然道:“妙錦,你這福緣著實不淺。能與真人結下這般緣分,實乃幸事。”
徐妙錦聞得此言,雙頰微紅,羞澀答道:“陛下謬讚,實是機緣巧合,得真人關照。”
張三豐一旁微笑不語,神色淡然。
朱元璋又道:“真人修為高深,妙錦能得真人指點一二,於你自身修養,想必大有裨益。日後行事,當更增智慧。”
徐妙錦趕忙應道:“陛下教誨,妙錦銘記於心。定當珍惜此番機緣,向真人多多請教。”
朱元璋點頭,轉而對張三豐說道:“真人雲遊四方,見識廣博,朕常聞真人之道,心懷向往。不知真人可否於遼東多留些時日,讓朕也能多受教益。”
張三豐拱手道:“陛下厚愛,老道自當從命。遼東之地,人傑地靈,亦有諸多可探尋之處。”
閒談之際,朱元璋敏銳發覺張三豐對常孤雛推崇備至。
張三豐麵露讚賞之色,徐徐而言:“常孤雛此人,實乃千年難得一見之治世能臣。觀其於遼東之舉措,興學育人,令新學惠及萬民;研水力發電,開創新局;又統籌各方事務,使遼東蒸蒸日上。如此賢才,真乃百姓之福,大明之福也。”
朱元璋聽聞,麵露欣慰,頷首道:“真人所言極是。常孤雛確有大才,朕亦深感欣慰。自他主持遼東諸事,此地日新月異,發展迅猛。”
常孤雛趕忙躬身謙辭:“陛下與真人謬讚,臣不過儘己所能,皆賴陛下聖明,指引方向,方能有所成。”
張三豐微笑道:“常大人謙遜了。以老道觀之,常大人既有學識,又具實乾之能,心懷天下百姓,行事果斷且周全。此等品質,世間罕有。遼東有常大人主政,是遼東百姓之幸,大明亦因之受益。”
朱元璋笑著對常孤雛道:“得真人如此讚譽,你更當勤勉,切不可有絲毫懈怠。日後為朕分憂,為大明百姓謀更多福祉。”
常孤雛恭敬答道:“陛下放心,臣定當銘記教誨,鞠躬儘瘁,不負陛下與真人厚望。”
忽焉,張三豐話鋒陡轉,麵露無奈之色,開口道:“隻是,常大人卻不肯為老道建一道觀,實讓老道有些無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常孤雛聞之,一臉無語,拱手解釋道:“真人明鑒,地方財政有限,諸多民生要事尚需銀錢,實難挪出款項為真人建道觀。”
朱元璋聽聞,略作思忖,旋即笑道:“這有何難。真人於我大明多有裨益,朕便從內帑撥款,為真人建那道觀。”
張三豐聞此,稽首謝道:“陛下厚恩,老道感激不儘。”
常孤雛亦道:“陛下聖明,如此既圓真人之願,又不使地方財政為難。”
朱元璋擺擺手道:“真人修為高深,為我大明百姓祈福,建一道觀亦是應當。常孤雛,你便協助真人,將此事辦好。”
常孤雛領命。
眾人散去後,徐妙錦尋至張三豐跟前,佯裝嗔怪道:“老爺子,您瞧您,先前想讓常大哥給您建道觀沒成,如今可倒好,轉而去‘坑’陛下了,是不是呀?”
張三豐捋著胡須,哈哈一笑,說道:“丫頭,你這話說得可不對。這實是陛下心懷寬廣、心善仁慈。哪像常孤雛那臭小子,平日裡做事一板一眼,摳摳搜搜的,一提建道觀,就拿地方財政說事,愣是不肯鬆口。”
徐妙錦輕笑道:“常大哥也是公事公辦嘛,地方財政確有難處。不過陛下既然答應了,想必老爺子您這下能遂願了。”
張三豐點頭道:“是啊,難得陛下如此厚意。老道也定不會辜負陛下,這道觀建成後,必廣施善舉,為百姓祈福。”
徐妙錦調皮地眨眨眼:“那老爺子可得好好操持,日後道觀建成,說不定能成為遼東一景呢。”
張三豐笑著點頭,二人又就道觀之事,你一言我一語,談得不亦樂乎。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