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在前引道,二虎率禦林軍隨後緊跟。
一行人行至一軍營中頗具獨特之兩層木屋前。
劉三前後奔走,妥善安置二虎等人後,方轉身匆匆歸,向常孤雛複命。
二虎步入己室,略作打量,徑至桌案。
其展紙濡墨,稍作思忖,便於紙上奮筆疾書。
筆鋒如龍遊走,俄而,一書信即成。
二虎吹乾墨跡,仔細折好,付與一禦林軍,囑曰:“速加急送回應天府,萬勿有誤!”
那禦林軍雙手接信,小心揣於懷中,旋即抱拳行禮,轉身大步而去,俄頃,消失門外。
七八日間,那禦林軍士卒日夜兼程,快馬加鞭,迅入應天府。
至宮門前,猛地一勒韁繩,駿馬嘶鳴,人立而起。
禦林軍士卒翻身下馬,
旋即自懷中掏出令牌,於守衛眼前一晃。
守衛見令牌無誤,忙即放行。
禦林軍士卒直入內,尋得禦林軍校尉,神色凝重曰:“有二虎將軍書信,務必麵呈陛下!”
校尉不敢耽擱,急帶此禦林軍士卒,一路疾行,尋至朱元璋處。
朱元璋聞之,目光投來。
禦林軍士卒趕忙趨前,雙手遞上書信。
朱元璋抬手接過,徐徐拆開,目光於信紙上快速瀏覽。
朱元璋逐字閱畢二虎所書之信,眉頭微蹙,眼中閃過憂色。
其未如常人所想,首讚常孤雛一至遼東,便力敵納哈出、劉益與高家奴三方之勇績,卻不禁低聲埋怨:“此子,怎不知愛惜己身,竟帶傷出戰,真不讓人省心!”
然旋即,其微微頷首,嘴角不自覺浮起一抹欣慰笑意。
心中暗忖,雖此子行事莽撞,然擊破三方之表現,實可認可。
朱元璋不禁感慨,常孤雛漸長成人,這征戰之能,愈發精絕。
朱元璋微眯雙眸,心中暗度:“若常孤雛能早生十載,以其軍事之才,或咱能更快平定天下。”
常孤雛這般將才,若早入戰場,局勢必大不同。
然世間諸事,豈有諸多“若”。
雖僅為假設,朱元璋心中亦滿是欣慰。
“大明將領,後繼有人呐!”
其喃喃自語,聲雖輕,卻透著一股難言底氣與豪情。
數日後。
朱元璋遣人傳劉伯溫至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