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見朱標為常孤雛出言相護,便說道:“然其違抗旨意,依你之見,咱非但不懲處他,反倒還要獎賞他不成?”
朱標頷首而言:“正是,父皇。常大哥雖違抗旨意返回遼東,然其心皆係於大明。”
朱元璋向朱標問道:“如此,這規矩還守是不守?他既做了這出頭之人,若旁人皆效仿之,你說,咱當如何處置?”
朱標稟道:“父皇,萬事不可拘泥舊規、一概而論,當就事論事。此次常大哥回返遼東,實因遼東突發變故,故而事急從權,實不該罰。且常大哥為保遼東安穩,不顧自身傷病,決然返歸,此乃赤膽忠心,理當受賞。”
朱元璋聞朱標所言,沉吟片刻,繼而說道:“好,此番便依你所言,咱不罰常孤雛,亦予賞賜,然下不為例。”
旋即,朱元璋又接著說道:“罷了,你且往中書省傳旨,令其擬詔,著常孤雛兼領遼東邊關政務,咱要讓他多擔些擔子。
邊關軍政事務,皆由他統管。
若他料理不善,休怪咱撤去他的官職。”
朱標聞之,心中暗喜。
雖父皇言是給常孤雛增添重擔,實則是變相加予他更多權柄。
朱標領命道:“是,父皇,兒臣這便前往。”
言罷,朱標即離了乾清宮,往中書省而去。
朱標至中書省,向李善長詳明朱元璋旨意。
李善長聞罷,心中訝然,暗自思忖:這常孤雛怎的又獲朱元璋賞賜?如此一來,常孤雛於遼東邊關軍政儘握,儼然成了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朱標離去後,於中書省襄助事務的胡惟庸步至李善長身畔,問道:“恩師,陛下對常孤雛寵愛有加啊,如今朝堂之上,似唯有他與沐英手握軍政大權。”
李善長頷首道:“正是,這小孤雛著實不凡,短短數年,竟能至此境地,實乃我淮西之榮耀。”
李善長自是將常孤雛視作淮西勳貴,畢竟常孤雛的義父常遇春本就是淮西人士。
然胡惟庸卻存彆樣見解,道:“恩師,這常小將軍似與我淮西眾人並不親近,平素多有疏離之態,不知此是何故?”
李善長思忖片刻,說道:“這小孤雛此舉,乃是避嫌。
若常家僅常遇春一人,倒也無妨。
可如今常孤雛已然迅速嶄露頭角,屆時常家一門雙傑,諸多事宜自當避諱。
或許常遇春未慮及此,然這常孤雛精靈聰慧,心思剔透,實不簡單呐。”
胡惟庸笑道:“誠然如是。常大帥當真是福澤深厚,收得這般出眾的義子。”
今徐達、常遇春正率軍北伐,待北伐功成歸來,料想朱元璋便要論功行賞,加封諸臣。
屆時,常家必定榮耀非凡,風光無限。
未幾,中書省所擬詔書便發往遼東。
自此,遼東政務自山東布政使司中分立而出。
待常孤雛接到詔書,不禁一愣。
此刻的朱元璋,令他頗感陌生,怎的竟將這軍政大權毫無保留地交付於他?
這究竟是出於信任,還是意在試探?
並非常孤雛無端多慮,實是朱元璋行事,叫他不得不如此思量。
馬雲與葉旺聞知詔書內容,當即向常孤雛恭賀道:“將軍自此成為封疆大吏,真乃可喜可賀之事!”
常孤雛問道:“喜從何處來?又因何而賀?”
葉旺一怔,心下暗忖,怎的瞧著常孤雛似無喜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