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常孤雛於軍務方麵,並無太多憂慮。
此刻,其更為關切者,乃如何提升遼東之地的糧食產量。
現今遼東之地,糧食種植多以粟、小麥、高粱及諸般豆類為主,然此等作物,產量皆不甚高。
故遼東素常貧苦,即便如此,此地邊民卻依舊悍勇非常,於戍守邊境一事,功勞頗大。
常孤雛目下尚餘些許武略值,然其數尚不足以兌取土豆。
是以常孤雛心下計議,趁此時北伐開啟,須得出手狠辣,痛擊納哈出、劉益與高家奴諸般勢力,借此賺取武略值,以作兌換土豆之用。
常孤雛深信,待土豆於遼東廣而推之,必能在極大程度上緩解遼東糧食匱乏之狀。
如此,文韜值想必亦會有所增益。
常孤雛望著案上堆積的諸多奏請,不禁頗感頭疼。
想來這文官之職,實非常人所能輕易勝任。
誠然,若做個敷衍塞責的文官,倒也不難。
可若欲將此職做好,做出一番出色功績,著實太過勞心費力了。
尤其是那些縣令呈上的文書,常孤雛瞧著其中一味咬文嚼字,讀來便覺煩悶。
本可寥寥數語講清之事,卻偏要囉唆上百言。
常孤雛不禁笑罵道:“這等讀書人的迂腐毛病,就曉得賣弄。”
當下,常孤雛提筆疾書,明令此後邊關諸縣文書,務必言簡意賅,以最簡文字陳清事由,切莫囉唆累贅,徒耗紙張。
邊關諸縣縣令得常孤雛此令後,皆於私下譏嘲,稱常孤雛乃一介莽夫,不通筆墨。
然彼等亦僅敢如此私下置喙幾句罷了。
至於常孤雛所下命令,他們仍是執行得頗為到位。
山東布政使陳園聞知邊關諸縣此般變化,不禁哭笑不得。
然常孤雛乃陛下眼中之紅人,陳園便想著,且由他如此行事罷了。
未幾,北伐之事,正式舉兵。
徐達、常遇春率師自中灤渡黃河,沿河岸向北進發。
遼東之地,亦旋即響應。
常孤雛常率遼東衛,擇機突襲納哈出、劉益或高家奴其中一方勢力。
致使納哈出等勢力終日惴惴,不知何時,常孤雛便會揮軍而至。
此中,納哈出與劉益兩部兵力最為雄厚,兩方合之,擁兵數十萬。
然其軍需分守各處,是以與常孤雛所守邊關接壤之處,僅萬餘人而已。
往昔,納哈出與劉益皆自恃兵力遠超常孤雛,頗覺勝券在握。
然此四載間,與常孤雛交鋒無數,方知那五千遼東衛似絞肉之器,即便數倍於其之兵力,亦難對其構成威脅,反倒是己方極有可能遭遼東衛屠戮。
是以,今時納哈出、劉益與高家奴等勢力,但求維持現狀便已覺萬幸。
且每日每夜皆需謹防常孤雛突襲,心中對其恨之入骨,直欲食其肉、寢其皮而後快。
高家奴之勢力,經常孤雛幾番“眷顧”,元氣大傷。
其心中已然萌生出降之念。
如今北元已是強弩之末,不過苟延殘喘罷了。
倒不如早早歸附大明,倘若主動歸降,說不定還能謀個富貴。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