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年來,常將軍為我等邊關百姓謀了多少福祉?
若非常將軍,我等焉能在這遼東邊關安心耕種,養家糊口?
切莫因一時之利,鑄下大錯啊!”
那鬨事的百姓冷笑一聲,說道:“不錯,常將軍對我等確有大恩。
可權力最易惑人心,誰曉得常將軍如今做了這邊關諸縣的父母官,會不會變了心性?
你又非他腹中蛔蟲,亦非他心頭之肉,怎知他心裡所想?”
鄰裡聽聞,一拍大腿,歎道:“罷了,罷了!好言難勸該死的鬼,隨你們去吧!到時候可莫要追悔莫及。”
在士紳領著部分百姓於邊關諸縣大鬨之際,毛驤亦已抵至遼東,旋即著手查訪遼東邊民策諸事。
那士紳與百姓鬨事之種種情狀,皆被毛驤一一記錄在冊。
毛驤尋得一位旁觀熱鬨的百姓,問道:“老鄉,這些人怎的有這般膽子大鬨縣衙?難道不怕被治罪麼?”
那百姓瞧了毛驤一眼,說道:“好言難勸該死的鬼,這群不知感恩的人,遲早得被常將軍收拾。”
毛驤頗感意外,遂問道:“老鄉何出此言?他們緣何要大鬨縣衙呢?”
百姓見毛驤問題不斷,上下打量他幾眼,道:“聽你口音,你並非遼東本地人吧?”
毛驤微微一笑,拱手作禮道:“在下乃南方人氏,此番是前來這邊省親的。”
百姓倒也不甚在意,隨口調侃道:“你們這些天南地北來的,倒也有趣。”
隨後,百姓便將事情本末與毛驤細細道來:“皆因士紳抵觸遼東邊民策,這才煽動一些百姓生事。”
百姓接著說道:“此政策於我等百姓,實則並無壞處,反倒能杜絕士紳兼並土地之弊。當然,能如此,皆賴常將軍這般賢能之人做這父母官呐。”
毛驤聞之,心中已然明晰:遼東百姓大多對常孤雛信賴有加,這遼東邊民策確是利大於弊。
然此策之於地主士紳,卻不啻於釜底抽薪,要命得緊。
原來常孤雛本意純善,所定政策亦無大恙,唯獨未曾周全士紳階層。
戰時之際,士紳階層或作鳥獸散,或與地方軍相勾結。
至於承平之時,彼等大多故態複萌,重拾往昔剝削之態。
常孤雛所定遼東邊民策,有意將士紳摒棄。
一則,遼東諸縣地域有限,他自信有能力掌控局麵;二則,常孤雛內心對士紳深惡痛絕。
隨著查訪漸深,毛驤終是將遼東諸事梳理明晰。
他暗自欽佩常孤雛之膽識氣魄,然此事終究難以隱瞞,朝堂必定知曉。
屆時,常孤雛又當以何策應對?
朝堂之上,不乏各地士族出身之官員。一旦彼等得知常孤雛此舉,必定紛紛群起而攻之。
蓋因遼東邊民策若得成功施行,日後便有推廣之可能。
而此等可能,於彼輩而言,決然不可出現!
恰在毛驤預備返回應天府之際,常孤雛所發新令頒布:但凡阻礙遼東邊民策推行之人,無論士紳亦或百姓,一概革除戶籍,逐出遼東諸縣,淪為流民!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