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伐告終,諸多人心,漸起波瀾。
北伐既畢,諸般勳貴之封爵事宜,亦當提諸日程矣。
於乾清宮內,朱元璋正擬名單,馬皇後則於側旁襄助之。
馬皇後見朱元璋將湯和列為侯爵,又以劉伯溫為伯爵,遂問道:“重八,湯和與劉伯溫論功行賞,理當晉封公爵,此舉所謂何意?”
朱元璋見狀,勸馬皇後稍安勿躁,說道:“妹子,且莫心急,此事咱心中自有計較。”
馬皇後娥眉微蹙,問道:“是何計較?你且與我細細說來。”
觀馬皇後神情,若朱元璋所言有失偏頗,恐難輕易寬宥朱元璋。
朱元璋言:“若以論功行賞之規,湯和確足可封公。然其近年與李善長、胡惟庸等人過從甚密。妹子,吾意汝當明矣?”
馬皇後焉能不知朱元璋所指。
湯和此舉,實有結黨營私之嫌,此於帝王而言,不啻挑釁。
馬皇後心下思忖:湯和素日深明大義,緣何今番竟犯此糊塗?
遂向朱元璋道:“重八,湯和之事姑且作罷,然劉伯溫如何?縱不濟,亦當封侯爵,緣何僅列伯爵?”
須知當初馬皇後為請劉伯溫歸來,殫精竭慮,費儘心神。
劉伯溫雖投身朱元璋麾下時日較晚,然其功績卓著,毫不遜色。
尤於鄱陽湖一役,劉伯溫更是力挺朱元璋。
朱元璋趕忙賠笑,執馬皇後之手,笑道:“妹子,你何須如此心急?且聽我言。劉伯溫之功,自是不小。
然其向來對吾頗有輕視之意,一副孤高自詡之態。
此乃對咱甩臉子也。
如此臣子,若不稍加打壓,他人見之仿之,咱之天威,將何以存乎?”
馬皇後豈會接納此等托辭,執意令朱元璋將劉伯溫之名,改列於侯爵之名單中。
朱元璋佯作依從,待馬皇後入眠之後,旋即將劉伯溫之名複改回伯爵之列。
北伐大捷,班師回朝之訊,朝堂眾臣皆已儘知。
諸臣除於朝堂理政之外,餘時皆在熱議此番即將舉行之封爵大典。
眾人皆揣測自身可得何爵,他人又將獲何封,一時之間,整個應天之地,熱鬨非凡。
退朝之後,胡惟庸邀湯和共赴李善長府邸,以酒為樂。
湯和未加推卻,遂隨胡惟庸一同前往。
唐勝宗與陸仲亨二人,更是喜形於色,欣喜之情溢於言表,恨不能酣然一覺,待次日醒來,便是那封爵大典。
及徐達、常遇春率大軍凱旋之際,朱元璋攜太子朱標並一眾朝臣,親至應天城門,迎迓徐達、常遇春。
為賀徐達、常遇春北伐告捷,朱元璋於宮中設宴,大饗群臣。
次日朝會,眾人皆心潮澎湃,卻強自按捺。
若無意外,此番早朝,便乃宣告封爵名錄之時。
此次朱元璋行封爵之禮,共封國公六人,侯爵二十八人,伯爵二人。
李善長獲封韓國公,徐達受封魏國公,常遇春得封鄭國公,李文忠冊為曹國公,馮勝拜為宋國公,鄧愈封為衛國公。
待國公名單宣讀完畢,湯和不禁一怔。
昨夜與李善長、胡惟庸等人飲酒敘談之際,眾人皆言湯和必獲封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