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四年,朱標與常貞之婚事提上日程,始入按部就班操辦之階段。
洪武四年,常遇春入宮與朱元璋敘談,其間提及,欲使常孤雛自遼東歸返。自家小妹婚嫁,他盼常孤雛這個兄長能歸。
朱元璋未予常遇春明確答複,僅言:“咱知曉了。”
常遇春歸至家中,其夫人藍氏與嫡長女常貞即向他問道:“陛下可曾應許,讓孤雛)大哥歸來?”
常遇春搖頭歎道:“陛下並未明言,然想來應會應允。隻是世事難料,如今孤雛身為封疆大吏,身負鎮守邊疆之重責,實難妄下定斷啊。”
常貞聞之,神色略顯失落,卻仍說道:“誠然,兄長如今獲封遼侯,又是鎮守邊疆的封疆大吏,豈可為了小女婚嫁這等私事,而將家國大事棄之不顧?”
常遇春見不得自家寶貝女兒如此神情,忙道:“貞兒莫要傷懷,為父修書一封,遣人送往遼東。以你大哥之性情,即便抗旨,想必也會奔回。陛下亦不會真將他如何。”
常貞趕忙阻攔道:“父親使不得!您既知大哥脾性,如此行事,豈不害了他?往後與兄長相見之日,多不勝數,切莫給大哥徒增煩憂。”
常遇春聞此,也隻得就此作罷。
常孤雛到底還是得知了常貞與朱標即將成婚之事。並非旁人告知,卻是朱棣那小子遣人送來一封書信至遼東。
常孤雛覽罷書信,暫且擱置手頭政務,步出府衙。他舉目望向天際,喟然長歎:“哎,不知不覺間,大妹竟要出嫁給朱標那‘黑心之人’了。”
較諸不舍之情,常孤雛心中更多的是欣喜。朱標與常貞自幼青梅竹馬,如今喜結連理,也算是有情人終成眷屬。雖說皇家婚嫁,背後多含政治意味,然朱標與常貞二人之情,實乃難能可貴。
常孤雛平抑心中思緒後,返回府衙,修書一封,遣人送往應天,懇請朱元璋恩準他歸京,以參加朱標與常貞之婚禮。
乾清宮內,朱元璋正與馬皇後閒談。忽有二虎手持一封書信,前來麵聖,稟道:“陛下,此乃遼東遼侯遣人送來之書信。”
朱元璋接過書信,拆閱完畢,笑著對馬皇後道:“妹子,你瞧瞧,咱早說這小孤雛定然耐不住性子,你信不?若是咱不允,這小子哪怕抗旨,也定會跑回來。”
馬皇後嗔怪地瞥了朱元璋一眼,說道:“重八,你就不能少刁難小孤雛些?先前常遇春都已向你求了情,你還拖著,吊著人家。你早早派人去遼東,讓小孤雛回來,不就好了?”
朱元璋矢口否認自己在逗弄常孤雛,一臉正色道:“妹子,你這可就冤枉咱了。小孤雛如今身為遼侯,又是封疆大吏,肩負鎮守邊疆之重任。倘若他一旦離開,北元殘餘勢力趁機侵擾遼東,該當如何?你說,究竟是國家大事為重,還是參加標兒的婚禮為重?”
朱元璋此言確有其理,然當下遼東之地,即便常孤雛暫離,短期內亦不致生出變故。
蓋因遼東軍與遼東衛若無常孤雛將令,實難調動。且常孤雛對軍隊機製加以變革,調軍需經多方核驗。除非其麾下眾人皆反,否則遼東既有大軍駐守,必不致生亂。
馬皇後道:“重八,標兒與孤雛也算一同長大,況且小孤雛自幼便對常家丫頭寵溺非常,莫要讓此事成為他心中憾事。他為大明獨辟遼東邊關,如今更是打下遼東,令北伐順遂不少。說句不中聽的,大明著實虧欠他!”
馬皇後這話一出,朱元璋麵上都有些掛不住了,忙道:“好好好!咱應下讓他回來,這總成了吧?”
馬皇後含笑道:“你乃一朝天子,自然是你說了算。”
朱元璋握住馬皇後之手,道:“妹子,咱饞鴨血粉絲湯了。”
“好,這便去給你做,你且等著。”
常孤雛獲朱元璋允準後,即刻召來麾下將官與各地縣令。
常孤雛將諸事安排妥當後,藍玉開口道:“末將亦想回去……”
“上位可沒說也讓你回去啊。”
藍玉一陣無語,常貞乃是他外甥女,且此次又是太子大婚,他心中著實也想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