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觀那工坊之處,工匠們專心勞作,錘鑿之聲交織,所製器具精巧實用。
金州一派繁榮興盛之象,令朱標暗暗稱奇。
朱標心下詫異,暗自思忖:“此乃素有苦寒之地之稱的遼東?”
街道間,見二人爭執,官差至前,耐心相勸,全無官威架子。
那二人吵至激烈處,竟連官差一並罵了。
然官差涵養頗佳,並未為此動怒介懷。
朱標向常孤雛問道:“常大哥,此地官差怎毫無官威?”
常孤雛道:“為官者,當為民做主,旨在助民,非欺民也。既稱父母官,於百姓自當耐心引導,何必仗勢壓人。”
朱標聞之,心中震撼非常。此類言語,他平日聽聞不少,然付諸實踐而親見者卻稀。今於遼東,著實大開眼界。
一行人繼續遊逛,忽見一隊身著繡有“衛生管理”字樣服飾之人,沿街巡查。
朱標問道:“常大哥,這又是何?”
常孤雛道:“此乃司職城市衛生監督者,凡有亂丟垃圾、隨地便溺之舉,皆會受罰。”
常遇春道:“臭小子,怎的連大小便之事也管?”
常孤雛遭常遇春斥罵,卻不惱怒,畢竟對方乃自己父親。
旋即說道:“城中每隔數步便設公廁,男女有彆,民眾內急可往此處解決。若任由眾人隨地便溺,城市環境衛生必將不堪,屆時病疫叢生,於身體無益。治病不如防病。”
常遇春撓撓頭,愣是半句話也憋不出來。
朱標暗自將此事記於心中,尋思回應天後,便去考察京城情形,瞧有無可借鑒之處。
一行人又行一段路,至金州城東城。此處不似彆處熱鬨,四處可見與學習相關之標語。
朱標問道:“常大哥,這東城怎地市集稀少?”
常孤雛答曰:“此地乃學城,置有蒙學、小學、中學與技術學校。”
常孤雛向朱標解釋道:“蒙學專為幼童啟蒙而設,授以基本文字、禮儀之識;小學則進一層,於識字之上,教授經史淺義、算術基礎;中學著重培養學子綜合學識,詩詞文賦、數理之學皆有涉獵;至於技術學校,旨在傳授各類實用技藝,如木工、鐵匠之術,使學子習得一技之長,以應社會之需。”
朱標疑惑發問:“為何諸學之中,不見專授儒學之課?”
常孤雛直言道:“儒學曆經千載,雖不乏精義,然其流弊亦顯。諸多腐儒抱殘守缺,拘泥章句,不務實學,致使儒學淪為空談。且部分綱常之說,束縛人性,於今時社會發展多有阻礙。一味崇儒,易蔽眾人耳目,阻思想之開拓、技藝之精進。故不可獨尊儒學,當廣開學路,培育多元之才。”
朱標笑道:“常大哥,你就不怕遭士林眾人口誅筆伐?”
常孤雛咧嘴一笑,道:“他們的嘴,能比刀子還硬?”
一旁常遇春亦咧嘴而笑。
常孤雛侃侃而談:“農學關乎民生根本,民以食為天,精研農學,方能豐五穀、足倉廩,使百姓溫飽無虞。
算學則為諸事之基,於商賈貿易、工程營造,皆不可或缺,精準運算,可省物力、提功效。
工匠之術,造就器物,大至城垣樓閣,小至日用雜物,皆賴於此,技藝精良,方有實用好物。
天文地理,察天象以知時節,曉地理以善用資源,於農耕、行軍、通商皆具實用,助世人明自然之理,順天應地,趨利避害。”
常孤雛問道:“儒學除了口舌之間傳經教義,較之於農學富國、算學明數、工匠成事、天文地理曉天地自然之利,究竟能強幾何?”
朱標心中自是明白,然仍勸道:“常大哥,此等言論雖有道理,然世道如此,還望你慎言呐。”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