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未料劉伯溫竟橫加乾涉,然能將沐英與李文忠二者調離其一,亦為不錯,如此則操作之空間大增也。
調遣彼與胡惟庸親善之淮西勳貴,使其往福建統兵,欲掣肘另一人,亦非難事也。
胡惟庸擇趙庸往福建,又使沐英離閩地,令沐英與鄧愈共赴吐蕃以平叛。
沐英與李文忠得調令之後,乃相商一番焉。
此次調動,雖胡惟庸暗遣人入閩,然於軍事一道,仍以李文忠為主導。
沐英誡李文忠,需善察那些被拘之倭寇,此乃確然之事也。
李文忠諾於沐英,言必保福建之地無有禍亂紛擾。沐英聞之,方始整束行囊,著常服,雇車馬,徑返應天。
沐英既歸應天,遂著公服,循朝儀,入覲朱元璋。
朱元璋見沐英,和顏賜座,曰:“於福建時日,勞心勞力,著實辛苦。”
沐英忙離座,恭敬揖禮,朗聲曰:“陛下萬安,臣實無所苦。為我大明社稷之昌盛,為天下黎庶之安樂,臣願效犬馬之勞,縱肝腦塗地,亦在所不辭!”
朱元璋抬手示意道:“英兒,無需這般多禮。你乃咱之養子,便如親生骨肉一般,此處無外人,自在些便是。”
沐英聽聞,遂依言落座,麵上神色稍顯自如,然舉手投足間,仍不失大明禮儀規製。
朱元璋視沐英,心內甚為稱許,於其行事做派,為人之道,皆覺妥帖合意,儘顯大明臣子風範。
日後朱標承大統,得沐英與常孤雛此等忠義之士襄助,何愁難有作為。
朱元璋向沐英問詢道:“你於福建期間,可曾發覺何事有不妥之處?”
沐英據實以奏:“陛下,福建之地,前有士紳豪族勾連倭寇,臣已整肅一批。然今仍有朝中大臣暗助之士紳與倭寇相通,不可不防。”
朱元璋心下明晰,頷首道:“嗯……既有保兒留駐福建,料應無妨。此事你無需掛懷,且專心與鄧愈前往吐蕃戡亂。”
沐英與鄧愈領大軍啟行,浩浩蕩蕩,徑往吐蕃進發。
未幾,湖廣之地之糧食屯儲處,管事之人亦更迭一批。
劉三吾之門生以書函告之此事。劉三吾旋即轉呈朱標知曉。
朱標對此頗感詫異,近來並無有關湖廣糧食基地人員更易之奏折呈於禦前,如此人事調遣,竟未聞於他。
朱標既未往吏部查問,亦未赴中書省問詢。
某一日,朱標於東宮處置畢政務,遂著常服,徑往武英殿書房覲見朱元璋。
朱元璋見朱標至,抬手示意其落座,問道:“標兒,政務可已處置妥當?”
朱標頷首稱是,朱元璋擱下筆墨,手指案上奏折道:“既已如此,此些奏折便交予你了。”
朱元璋麵露笑意,歎道:“父皇漸老,不耐勞頓矣。”
朱標心內無奈,然仍恭敬說道:“父皇何出此言,父皇正值春秋鼎盛,康健非常,豈可言老。”
話雖如是,朱標仍代朱元璋批處奏折。
朱元璋一邊品茗,一邊開口問道:“標兒,此時來此,莫不是有要事相商?”
須知朱標自采常孤雛所薦之內閣理政之法後,每日處置政務輕鬆不少,寧求安閒,不欲為朱元璋“壓榨”。今來書房,想必定有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