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孤雛聞馬皇後已至遼東,然其下鄉視察之事未嘗因此而止。
隨行官員進言曰:“國公爺,今皇後娘娘既臨遼東,何不暫返相見?至於餘下視察之務,自有吾等續之。”
常孤雛擺手道:“無須多慮,事不可半途而廢,本官自有分寸。皇後之處,吾自當請罪。今視察之事,仍需繼續。”
遂複行視察之務。
馬皇後偕臨安公主、趙敏常出府訪察民情,遼東百姓熱忱相待。其地之建設,亦頗稱意。尤沿街道所設之穢桶與公廁,使城郭整潔,百姓觀之亦清爽。
蓋州城之整潔,較應天勝出遠矣。
於蓋州官吏扈從之下,馬皇後往觀工坊。見遼東工坊諸事繁碌,然未行壓榨百姓之舉,工時休息安排合宜,且工錢優渥。
工坊之內,女工之數雖未稱極眾,然亦可觀,此景令馬皇後頗感新奇。
及休憩之時,馬皇後與女工交談,竟察諸多女工皆於農閒之際來此幫工。
馬皇後與女工同坐,問曰:“家中農忙既畢,孩童將何以處之?”
女工對曰:“尚在繈褓、未斷乳者,自是不能來此勞作。然稍長之孩童,可入蒙學。晨時送至學塾,早晚膳食皆於塾中,暮時往接而歸家即可。”
馬皇後問曰:“如此,豈非多費錢財,爾等能堪之乎?”
女工皆言:“遼東官府於學塾學子有膳食之補貼,家貧者,更減省資費。若非遼國公大人,吾等縱夢亦不敢信有此事。”
馬皇後問曰:“爾等以為當今天子如何?”
女工聞之,麵色微變,未敢妄議。
馬皇後笑曰:“毋懼,但言無妨,隨心道來便是。”
有一膽壯之女工言曰:“妾之夫乃遼東軍士,其言當今陛下光複漢家山河,功德無量。又使遼國公於遼東革新,必為聖君也。”
餘者女工亦漸陳己見,多對朱元璋感觀頗善,以為遼國公既忠心事主,陛下必為賢明之君。
此語聞之稍覺怪異,然馬皇後心中自明。
常孤雛於遼東深孚眾望,遼東百姓亦頗具歸屬感。
應天府中,馬皇後離宮之日,朱元璋與他宮嬪妃共眠。
然馬皇後既去,朱元璋心內悵然若失,周身皆覺不適。
一日,朱標至禦前,助朱元璋批閱奏章。朱元璋曰:“標兒,汝母往遼東已半月有餘,緣何尚無音信?”
朱標方披閱奏章,對曰:“父皇,陛下自可修書一封,遣人送至遼東。若兒臣處此境,亦不欲歸也。”
朱元璋聞之,覺有蹊蹺,曰:“標兒,汝此言何意?咱竟未明。”
朱標曰:“父皇,兒臣實不相瞞,遼東之地,唯春冬稍寒,夏秋之際,舒適宜人。且遼東各處營建,較應天更為佳善。”
朱元璋撇嘴,曰:“咱不信。”
遼東賦稅,歲年遞增。朝廷所支,除官吏俸祿,僅撥部分軍費耳。即便如此,常孤雛仍興遼東之地。
今之遼東,賦稅總額僅次南直隸,位列全國第二。然此地向以苦寒聞世,非江南之沃壤可比也!
朱元璋亦欲往遼東一觀。朱元璋向朱標,嘿然笑道:“標兒,咱欲北巡一番,汝代咱監國,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