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府現流民之事,自難瞞眾多官員,胡黨與浙東集團旋即警覺。
雙方一番查探之後,發覺那些流民確自江浙而來,且受常家施粥賑濟。
胡惟庸心下暗忖,常家既已知曉,以皇上之明察,料也必知此事。此情形著實棘手,若處置不當,恐生諸多事端,牽一發而動全身,不由得眉頭緊鎖,心中盤算應對之策。
浙東集團眾人聚議,皆覺當務之急,乃速除這些流民。
若遷延日久,事情發酵,諸多隱患將接踵而至,彼時再想善後,恐力有不逮。
當速謀良策,或遣人暗中驅散,或另尋隱蔽之所安置,絕不能令其於應天滋事,壞了浙東集團大計。
浙東集團商議已定,當即差遣數名心腹,暗中部署。
令其趁夜行事,務必神不知鬼不覺,將那些流民悄然弄走。
囑咐他們動作須快,行事要密,不可走漏半點風聲,以免節外生枝,壞了全盤謀劃。
常家安插在流民處的人手,很快發覺這幫鬼鬼祟祟之人。
常家護衛迅速集結,個個身手矯健,氣勢不凡,將那撥人團團圍住。
常家子弟一聲令下,護衛齊聲嗬斥,令其速速離去。
浙東集團所遣之人,見常家護衛陣勢森嚴,迫於常家威勢,不敢貿然行事,雖心有不甘,卻也隻能無奈退走。
胡惟庸聞知浙東集團此番吃癟,心中暗凜。
常家勢大,不可小覷,當下不敢輕舉妄動,深知貿然行事,恐引火燒身。
遂閉門苦思,尋思另覓良策,既要不露痕跡,又能化解眼前這棘手之局,絕不能讓此事影響自己籌謀。
朝會之上,氣氛凝重。
胡黨與浙東集團仿若事先商議好一般,一同出列。
胡惟庸黨羽率先發難,高聲奏道:“陛下,常遇春竟敢私自接納流民,這般行徑,分明是意圖收攏民心,全然未將陛下威嚴置於眼中!”
浙東集團官員亦隨聲附和,言辭激烈,朝堂之上一時彈劾聲起,矛頭皆指向常遇春。
常遇春不慌不忙,上前一步,神色坦然道:“陛下明鑒,臣乃陛下之臣,臣賑濟流民,實乃遵陛下仁善之意,等同於陛下賑濟。爾等無端彈劾,分明是挑撥君臣,其心可誅!”
言罷,掃視朝堂彈劾眾人。
浙東集團一員見狀,冷笑一聲,出列奏道:“常將軍此言雖善,然流民之事關乎社稷安穩,理應交由官府妥善處置。
常家私自收容,難免有諸多疏漏。將軍既忠君愛國,莫若將流民移送官府,如此方能彰顯陛下恩威並施,治理有方。”
朝堂眾人目光齊聚常遇春。
胡黨眾人見浙東集團如此說辭,心領神會,旋即紛紛幫腔。
一官員疾步而出,拱手道:“陛下,浙東諸公所言極是。常家雖一片赤誠,但流民之事千頭萬緒,官府處置方為正途。常將軍當從大局著想,將流民移送官府,此乃順應聖意之舉。”
其餘胡黨官員亦隨聲附和,高呼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