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朱元璋亦不著忙,心忖借此契機,窺探諸朝臣之麵目,倒也不失為一樁美事。
且遼東整軍備戰,本需時日,權將此番朝堂紛爭,當作閒暇消遣。
朝臣皆知,攻倭一事,若僅空言爭吵,難有定論。眾人所求各異,若非利益契合,實難達成一致。
朝堂黨爭,究其根本,蓋因利之所在。
群臣各懷心思,或為家族興衰,或求個人顯達,或謀封地財貨,或爭權柄威勢。
利益分歧既生,遂各結朋黨。
彼此之間,以同利為合,異利為敵。
為達己方之利,不惜排斥異己,攻訐傾軋。
於國之大事,亦常以利斷之,而非以社稷民生為首要。
致使政令推行受阻,朝政紛擾,實乃國之大患。
朱元璋洞悉黨爭之弊,然容胡黨與浙東集團於朝堂,蓋有深意。
一則,以黨相製,可分權勢。使二黨相互製衡,彼消此長,皆難獨大,皇權得以穩固。
二則,觀其爭鬥,可察群臣。從中洞悉諸臣品性、才能與謀算,以便因勢利導,量才而用。再者,國家諸事繁雜,需人操辦。
二黨之中不乏可用之才,借其爭競,亦可激出眾人辦事之能,為朝廷所用。
雖黨爭有害,然權衡利弊,暫容之以為權宜之策也。
朱棣聞知遼東正秣馬厲兵,籌備戰事,興致頓起,心內思忖,亦欲親赴征伐,與倭國一決雌雄。
朱棣遂往尋徐達,作揖道:“徐叔父,侄意欲往遼東,參與備戰諸事,不知可否?”
徐達早聞遼東欲興兵伐倭,然麵對朱棣之請,卻難以應許。
其一,遼東伐倭之舉,朝廷尚無定論。其二,朱棣身為皇子,既定於北平曆練,斷不可任其隨意離所。
徐達拱手而言:“此事尚未有決,燕王殿下且安駐北平為好。”
朱棣聞此,麵露無奈之色。其性好動,難以安閒。雖於關外征伐北元餘孽亦覺暢快,然心底卻覺追隨常孤雛作戰,更添幾分豪情快意。
豈止朱棣,常茂亦心潮難平,按捺不住。
常茂遂修書一封,遣人送往蓋州。
常孤雛得常茂書信,旋即修書以複,囑常茂留意北方部落,勿生他念。
常茂隻得乖乖從命,大哥之令,他豈敢違逆。
於山東之地,孔家遣人散布常孤雛欲對倭國興滅國之戰之語,一時之間,士林嘩然,皆斥常孤雛弑殺無道。
諸生引經據典,曰:“《尚書》雲‘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常孤雛輕言滅國,此非仁人之舉,乃逞匹夫之勇,悖聖人之教也。夫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今倭國雖有不恭,然未致天怒人怨,遽起滅國之念,是為殘虐。古之明王,以仁德化育萬邦,豈效此殺戮之徒,壞我華夏禮義之邦之譽乎!”
又有士林中人憤然道:“《論語》雲‘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常孤雛不思以德服人,卻妄圖以兵戈屠戮倭國,實乃棄禮義而逐凶暴。且夫國與國交,當以和為貴,以禮相待,縱倭國有過,亦應先禮後兵,循義理而導之。今其不念此道,隻知殺伐,此等行徑,與蠻夷何異?真乃我華夏斯文之恥也!”
更有宿儒厲聲道:“《禮記》有雲,‘戰陣無勇,非孝也。’然此勇非逞凶嗜殺之勇。常孤雛欲舉滅國之兵,不顧生靈塗炭,此勇為莽勇,為不仁之勇。古之王者興兵,必為吊民伐罪,安天下蒼生。今倭國非罪大惡極,天下未亂,常孤雛此舉,有違天道人心,置天下百姓於水火,實乃冒天下之大不韙,當受萬世之唾罵!”
另有士人搖頭歎曰:“《孟子》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常孤雛輕言滅國,此非‘得道’之為。興此不義之戰,是使生靈蒙難,將令四方離心,失天下之助。縱一時得逞,亦難長久。如此倒行逆施,置百姓福祉於不顧,直是違背古聖先賢教誨,實應受天下人共討之!”
遼東諸生,素敬常孤雛,且久悉倭寇惡行,聞士林謗言,遂起而反擊。一學子奮然曰:“諸公但知引經據典,空談仁義,可曾見倭寇犯我邊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百姓命如草芥,流離失所,此非不仁不義乎?常將軍欲靖倭患,保境安民,乃正義之舉,何言弑殺?”
又一學子慷慨陳詞:“古雲‘以直報怨’,倭寇肆虐多年,為禍甚烈,我遼東民眾深受其害。常將軍興兵伐倭,乃為討還血債,還我太平。若一味姑息,任其猖獗,豈不是縱容惡徒,有悖天理?諸公不責倭寇之惡,反斥討賊之人,實乃本末倒置!”
再有遼東學子疾言厲色道:“諸公滿口仁義道德,然於倭患實情卻閉目塞聽。自倭寇犯邊,沿海諸地哀鴻遍野,民生凋敝。常將軍謀滅倭國,意在永絕後患,此乃為天下蒼生謀福之舉。豈不聞‘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若因些許仁義之名,而置萬民於水火不顧,才是真不仁也!”
又一學子亦振臂而言:“昔者,漢擊匈奴,唐征突厥,皆為保國安民。今倭寇惡行,與匈奴、突厥何異?常將軍欲效仿先賢,驅除外侮,此乃英雄所為,應受萬民敬仰。諸公坐而論道,不知民間疾苦,卻對護國之士妄加指責,實在荒謬至極!”
山東士林與遼東學子,各執一詞,互起唇舌之爭,皆以己言為是,互不相服。
然山東百姓,卻覺遼東之言有理。蓋因受倭寇之害者,乃百姓黎庶,非士紳豪族,亦非孔家等士林中人。
山東士林不讚常孤雛,然山東百姓,皆挺之。
山東百姓遂編童謠以諷士林,而彰對常孤雛之支持,其謠曰:“士林高坐論空言,不顧倭患百姓憐。常公欲把倭賊滅,保我家邦笑開顏。孔家隻知清談好,哪管黎民苦與艱。常君義舉應稱讚,士林迂腐惹人嫌。”
此謠四處傳唱,大街小巷,皆聞其聲,以表百姓之意。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