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上,食材皆精選各地珍品。每日三餐,山珍海味不斷,米麵糧油均選上乘品類。為保證食材新鮮,多從產地快馬運送,運輸之資亦頗為可觀。
王府修繕亦是大項開支。府邸建築宏大,雕梁畫棟,需時常維護翻新。所用木材多為名貴楠木,磚石亦非尋常之物,裝飾用料如金箔、美玉等,無一不彰顯尊貴,修繕一次費用動輒上萬兩白銀。
且親王府社交往來頻繁,每逢節慶、生辰,宴請賓客之花費甚巨,禮品饋贈亦講究奢華,以顯親王之尊榮與闊綽。種種開支累加,每月王府用度皆以萬兩白銀計之。
此三十萬兩白銀,於初至封地之秦王而言,真可謂解燃眉之急。
秦王妃亦心生歡喜,自此不必再那般緊巴著過日子。
在京親王,歲祿豐厚。依製,其歲祿初定萬石,且多以本色支付,即米糧實物。除米糧外,尚配以鈔幣若乾,以充諸般雜用。
另有祿米折色之製,因時而變,或折為絲絹,或折為銀錢,折算之法亦隨朝廷財政、物價波動有所調整。
親王府邸一應開銷,諸如宮室修繕、仆從薪俸、飲食用度等,皆賴歲祿支應。
尋常開銷,此歲祿尚可支撐。然於花錢大手大腳之秦王與晉王而言,這般歲祿,實難滿足其用度。
今已就藩,若無法妥善治理封地,其地稅收,恐亦寥寥無幾。
秦王封地西安,雖為西北重鎮,然每年稅收狀況,亦受多方因素左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豐年之際,西安城郭內外,農桑繁茂,商賈雲集。
田賦一項,依土地肥瘠等級征收,上等良田每畝課稅若乾,中等、下等田地亦各有定數,累加起來頗為可觀。
商業稅方麵,城中諸多市集、店鋪,以及往來貿易之商隊,皆需按例繳納商稅,從貨物進出之關稅,到店鋪經營之市稅,不一而足。
此外,還有諸如鹽稅、茶稅等專項稅收。如此算來,豐年西安每年稅收或可達百萬兩白銀。
然若逢災年,旱災、澇災侵襲,農田歉收,百姓生計艱難,田賦征收便大打折扣。
商業亦受衝擊,商賈往來減少,商稅隨之銳減。
鹽茶等行業,亦因災受損,稅收自然難以維持豐年水準,災年稅收或降至半數,甚至更少,僅能維持地方基本運轉。
秦王封地西安之稅收,分配去向,條理分明且各有所用。
其一,相當一部分稅收需解往京師,以供朝廷運轉。此乃藩地對中央之貢賦,用於維持皇室開支、百官俸祿以及國家大型工程建設等,約占總稅收三成。
其二,留於地方者,首要用於維持地方官府運作。如各級衙署修繕、吏員薪俸發放,以保障政務正常推行,這部分約占兩成。
其三,關乎民生事務。西安之地水利設施維護、道路橋梁修繕等,皆需稅收支撐,旨在便利百姓生活、促進商貿往來,此約占一成半。
其四,軍事防禦層麵。秦王肩負鎮守西北之責,稅收用以補充軍備,如購置兵器甲胄、維持衛所士兵糧餉等,或占兩成。
最後剩餘部分,方歸秦王支配,用於親王府日常用度、賞賜等,大致占一成半。如此分配,既保障中央權威與地方穩定,亦兼顧秦王及王府所需。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