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之際,遼東大雪紛揚。時有信使至遼國公府邸。
此信使自應天而來,乃朱標所遣。信中所書,乃是太子妃誕下二胎,為子取名朱允熥。
是年,常孤雛無需回京述職,故而此番他無意返程。
然常孤雛仍備下與朱雄英出生時規格相同之禮品,遣人送回應天,且附書信一封。
雖朱允熥並非嫡長子,然亦是自家妹子常貞之嫡子,常孤雛身為舅舅,自不會有所偏私。
當初朱雄英降生,常孤雛返回應天;此番朱允熥出生,他卻未歸。實無厚此薄彼之意,隻因當下他需行事低調。
東宮之內,呂氏聞太子妃又誕一子,心內暗自惱恨。
朱允熥降生之時,朱元璋與馬皇後亦前來探望。雖場麵不及朱雄英出生時那般盛大,然規格亦頗高。相較之下,朱允炆出生之際,便顯得太過冷清了。
果然庶子終究難與嫡子相比。
呂氏心中暗自起了妄念,一心欲使朱允炆成為嫡子。而思忖之下,她覺得讓朱允炆成為嫡子的法子唯有一個,便是讓太子妃、朱雄英以及朱允熥皆從這世間消失。
然呂氏雖存此念,卻也隻敢想想而已,當下實不敢付諸行動。自她入東宮後,雖一直致力於收買人心,奈何無論如何行事,終究難及太子妃背後勢力。
朱標側妃呂氏,出身壽州官宦世家。乃呂本之女,其家族自宋時起,便世代居官,曆經宋、元、明三朝,顯赫非常。
呂氏一族始祖為北宋初期之呂龜祥。呂龜祥之侄呂蒙正、孫呂夷簡,皆曾為北宋宰相。南宋末年,呂氏家族之呂文德、呂文煥等人,成為抗蒙名將。雖呂文煥後開城降元,然呂氏家族於元朝依舊顯貴,世代受蔭。
呂氏之父呂本,原任元朝元帥府都事,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歸降朱元璋。
恰在今年,呂氏之父呂本辭世,此變故令呂氏倍覺孤苦無助。雖說呂氏宗族依舊會為其提供助力,然呂氏心下仍覺有所欠缺。
太子妃常貞身後,乃是常家。常家家主常遇春身為國公,常貞之兄常孤雛亦為國公,而常貞之弟常茂亦獲封侯爵。此家之榮耀門楣,整個大明朝無人能及。
一門之中,竟有雙國公與一侯爵,此等榮耀,含金量極高。
國公之位,乃朝廷尊崇之爵,位極人臣,享無儘尊榮,掌重權厚祿,於朝堂之上舉足輕重,為天下所敬仰。
侯爵亦非凡品,獲封者皆是功勳卓著之人,受封食邑,身份顯赫。
常家一門能得雙國公一侯爵,實乃鳳毛麟角,彰顯其家族對大明之卓越功勳,其地位之尊崇、勢力之龐大,非尋常家族可比,足令朝野側目,為天下傳頌。
若呂氏膽敢對常貞有所舉動,其所麵臨者,非獨朱標之盛怒。單是常家之雷霆震怒,便絕非呂氏所能承受。
況且,即便呂氏能將常貞與朱雄英、朱允熥皆謀害,其兒朱允炆恐亦難成儲君。除非常家上下儘數亡故。
呂氏思及此等種種,頓覺前路無望,滿心皆為無力之感。
她呆坐於椅,神色黯然,雙目無光,原本挺直之脊背,此刻也似被重負壓彎,整個人仿若霜打的茄子,頹喪之意儘顯,心中縱有萬千不甘,卻也深知此事難成,唯有暗自嗟歎。
呂氏生性好強,既已嫁與太子,便一心欲向上攀爬,一步一步直抵高位,成為太子妃。待朱標登基之後,更欲成為那母儀天下之皇後。
然此諸般念想,終究不過是妄想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