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望向朱元璋,說道:“皇祖父,可願與孫兒辯上一辯?”
朱元璋本就性子剛直,一聽此言,那暴脾氣頓時上來,當即應道:“辯便辯!”
於是,祖孫二人就為官之道展開了辯論。
朱雄英率先開口:“皇祖父,依孫兒之見,為官者當以恤民為本,諸事皆應考量百姓生計,不可隻重政績,好大喜功。”
朱元璋哼了一聲,駁道:“若無政績,何以彰顯治世之功?為官者需有所建樹,方能安邦定國,百姓生計自會隨之改善。”
朱雄英拱手一禮,認真道:“皇祖父,政績雖要,然若無恤民之心,政績恐成空中樓閣。
昔日,某地官員為求賦稅政績,不顧農時,強征壯丁修渠。
渠雖成,卻誤了農事,百姓顆粒無收,餓殍遍野。
此政績非但未安邦定國,反使民不聊生。
再者,為官若隻重政績,易生貪腐之風。
為達政績指標,或虛報功績,或壓榨民脂民膏。如此,民心儘失,談何安邦?
唯有將恤民置於首位,察民之所需,解民之所難,政績方為實,國家方能長治久安。”
朱元璋麵色一沉,緩緩說道:“雄英,你所言雖有幾分道理,卻太過片麵。
為官者身處其位,若無政績,朝廷如何運轉?
若無賦稅充盈,何以養兵衛國安民?
何以興修水利、賑濟災荒?
你隻看到強征壯丁誤農之例,卻未思若不是此前諸多官員修築水利、開墾荒地,何來百姓安居樂業之時?
再者,朝廷自有律法懲治貪腐,豈能因噎廢食?
不可因個彆官員之過,便否定政績之重。為官者當在恤民與政績間尋得平衡,方為正道。”
朱雄英問道:“皇爺爺之意,莫非要在某些時候,讓百姓受些苦楚?”
朱元璋聞此語,猛地一拍案桌。朱雄英冷不防被嚇了一跳。
馬皇後見狀,趕忙將朱雄英摟入懷中,怒目瞪著朱元璋道:“朱重八,你這是要作甚?”
朱元璋道:“妹子啊,你瞧瞧,你瞧瞧,這小子說的叫什麼話?什麼‘讓百姓苦一苦’,咱是這意思嗎?”
朱雄英遭此驚嚇,哇的一聲哭了出來,掙開馬皇後的懷抱,哭哭啼啼地奔出坤寧宮去了。
馬皇後趕忙起身,對著朱元璋嗔道:“你瞧瞧你乾的好事!”
言罷,旋即追朱雄英去了。
朱元璋冷靜下來,自知方才衝動,心中對朱雄英滿是心疼,不住地暗自懊悔。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