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電纜之法,首重選材。導體需用良導之金屬,如銅、鋁之類,因其導電性能佳,能使電流暢行。
選好導體後,需為其裹絕緣層。絕緣材料常用橡膠、塑料等,以阻電流外溢,保用電安全。包裹之時,要力求均勻、緊密,無絲毫疏漏。
絕緣層外,還需設防護層。可用鋼帶、鋼絲鎧裝,或擠包聚氯乙烯等材料,此層能防外力損傷,如擠壓、穿刺,且具一定抗腐蝕能力。
製作中,各環節皆要精細。導體絞合要規則,確保電阻穩定;絕緣層與防護層製作,厚度、質量須嚴格把控,如此方能製得合用之電纜。
明朝之時,橡膠於華夏大地尚屬罕物,本土並無盛產之地。彼時橡膠多自南洋番邦傳入。南洋諸島,如蘇門答臘、爪哇等地,氣候濕熱,盛產橡膠樹。
暹羅、緬甸等地,地處熱帶,氣候暖濕,適宜橡膠樹生長。其地橡膠樹繁茂成林,所產橡膠質地柔韌,富有彈性。
常孤雛遂遣萬民商會,並令遼東第四艦隊,自金州起程,揚帆南下,往南洋尋覓橡膠樹。
常孤雛徑將發電線圈之事告知遼東邊防學院,命一眾研究員悉心鑽研。
發電線圈,首為導線,多以銅質為之,因其導電佳,電流損耗少。導線細密纏繞,匝數眾多,以成線圈主體。
繞製所用骨架,須具良好絕緣性,如陶瓷、塑料類材質,保電流於導線內循行,不致外溢。
此外,線圈常配有鐵芯,多以軟磁材料製成。
鐵芯置於線圈中央,可增強磁場,大幅提升發電效能。
此三者,導線、骨架、鐵芯,為發電線圈主要構成。
研究員們聽聞能造出雷電,頗感難以置信。然此事既為遼國公所言,料想必是真的。
遼東之地,推行每七日中得兩日休憩之製。起初,百姓尚有疑。未幾,眾人漸適,皆讚遼國公體貼民生,此舉大善。
因遼東革新並廣推學校製度,遼東年輕一輩識字者驟增,識字率直線攀升。由此,遼東文化底蘊日厚,文化之風益盛。
遼東之地,崇禮義、倡新風,民眾皆以禮義為綱,言行循規蹈矩。
街巷閭裡,尊老愛幼、互助互愛之風盛行。
此般社會風氣,彆於大明他處,獨樹一幟,令人稱許。
遼東之地,除卻氣候之外,實難尋他處可指摘之處。
山東與北平之百姓,亦樂於往遼東,或營些小本生意,或借此順便遊玩一番。
尤甚者,遼東每開移民之策,山東、北平兩地百姓,皆爭為首個報名者。
對此情狀,陳園與朱棣亦未多言。
山東孔家及士紳豪族,難再如往昔般肆意盤剝百姓,故而屢屢向陳園施壓。然陳園豈會縱容,並不理會其無理之舉。
遼東助力,山東經濟漸興,然多得利者,乃百姓與小商販。
此情形令士紳豪族心中怏怏,於彼等而言,不得獲利,較虧損更覺難耐。
胡惟庸聞知遼東竟遣艦隊為萬民商會護航,旋即再度彈劾常孤雛。
胡惟庸彈劾曰:“常孤雛擅遣艦隊為萬民商會護航,此乃濫用公器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