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地鹽務整治,已近功成。諸多士紳豪族,亦儘皆根除。盧太素此程,堪稱圓滿。
朱元璋乃調茹太素還於應天。
因呂昶未久前告老歸鄉,朱元璋遂擢茹太素為戶部尚書。
昔時,呂昶久未與胡惟庸等同流合汙。胡惟庸苦待呂昶致仕,欲薦己人。豈料朱元璋竟以茹太素任戶部尚書。
曩者,茹太素任福建都轉運鹽使之際,胡黨已向其發難,兩方欲求和解,實非易事。
戶部至關重要,若此部非胡黨所控,往後胡黨欲行詭事,便愈發艱難,所需付出之代價亦更巨。
胡惟庸於己府中,邀集數位重臣,問詢應對之策。
有戶部侍郎言:“胡相,莫若吾等備厚禮贈之,向茹太素低頭示好。常言道,冤家易解不易結,想來茹太素亦不欲將雙方關係鬨至太僵。”
有吏部官員稱:“昔於福建,吾等差人構陷茹太素,此事他必耿耿於懷,欲化乾戈為玉帛,恐非易事。”
又有人言:“且今茹太素已離福建,吾等可重謀福建鹽務布局,將此地鹽務掌控於手。”
胡惟庸曰:“談何容易!福建鹽務已然正軌,雖茹太素離閩,然曹國公李文忠尚在彼處,欲插手其間,實是艱難。”
冷場片時,胡惟庸道:“且莫著急,待過些時日,本相親邀茹太素來府中赴宴,屆時觀其態度,再定方略。”
另一廂,自茹太素擢任戶部尚書之位,便有諸多人士前來攀附。
昔茹太素於福建任都轉運鹽使時,便已洞悉黨爭。今時,其既不願站隊,亦不可站隊。
茹太素心中明晰,若非聖上朱元璋決意護佑,遣劉伯溫至福建,彼時他早被胡黨吞噬殆儘。
茹太素於戶部理事,忽有侍郎至其前,曰:“尚書大人,此乃本季各地賦稅情狀,煩請大人一閱。”
茹太素覽畢諸賦稅文書,覺稍有異樣。
茹太素謂戶部侍郎曰:“此等文書及其中賦稅賬冊,且去重核一番。”
侍郎言:“尚書大人,此賬目已數經核算而後定,為何複要重核?”
茹太素揀出其一,指而道:“此賬冊此處便有疑。且觀這核算賬目之人,似非同一批。”
部分賬目核算明晰,正誤一目了然;然另有部分,顯有可疑之處。
戶部乃國家財帑之所係,茹太素自不敢稍有懈怠。
茹太素令侍郎將核算賬目之戶部官員皆喚來。
茹太素閱畢核算賬目之戶部官員名錄,見遼東來者,所核賬目條理清晰,增減之數,皆算無遺策。餘者,或來自浙東,或屬胡黨。茹太素心中,已有大概揣測。
河南賦稅,存諸般問題。
茹太素謂諸遼東來吏曰:“此一賬冊,交予汝等,再核之。”
自遼東來之戶部官員接過賬冊,領命後,即刻退下。
遼東來者行事務實,各司其職,不涉諸般醃臢事。於諸多朝臣而言,此輩恰似廁中頑石,又臭且硬。
然聖上朱元璋獨喜此等臣子,其既有辦事之能,又不結黨謀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