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先生看向方孝孺,語帶感慨:“方先生,真乃非凡之人,如此清高自守!”
遼東先生又向方孝孺道:“方先生,敢問曆朝曆代,天下大亂之根源何在?”
方孝孺長袖一揮,侃侃而談:“曆朝曆代,天下所以大亂,皆因朝廷無道。為官者不恤民生,橫征暴斂,致使民不聊生。民既困苦不堪,生路斷絕,必起而抗爭,如此,天下焉能不亂?此乃亂之根本也。”
遼東先生微微眯眼,緊追問道:“既言朝廷無道,彼時百姓所曆,又是何等光景?”
方孝孺痛心地說道:“朝廷無道之時,百姓苦不堪言。賦稅繁重,力役頻仍,田園荒蕪,倉廩空虛。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居無定所,性命如風中殘燭,朝不保夕。”
遼東先生目光灼灼,直視方孝孺,問道:“若朝廷無道之際,百姓尚可飽腹暖身,還會舉兵造反否?”
方孝孺微微一怔,眼神閃過一絲猶豫,拱手道:“即便百姓一時溫飽,然朝廷無道,不遵聖賢之道,便如大廈根基不穩。聖賢之道,乃治國理政之綱,缺之則綱紀廢弛,民心終會離散。唯有依循聖道,方能長治久安,否則,縱一時安穩,禍亂亦潛藏其中,故聖賢之道,不可不遵。”
遼東先生們見方孝孺固執,遂問道:“如今天下百姓眾多,然能讀書以窺聖賢之道者,又有幾人?”
方孝孺振聲道:“正因百姓多未得聞聖賢之書,吾等讀書人更當肩負重任,向百姓傳授聖賢之道。使百姓明禮義,知廉恥,恪守君臣民之綱常。如此,方能教化萬民,天下大治。”
遼東先生目光銳利,直直看向方孝孺,詰問道:“方先生既為儒家書生,那敢問,至今教化了多少百姓?又使得多少百姓得以飽腹暖身?”
方孝孺聞此,頓時語塞,麵上血色儘褪,羞愧之色浮於雙頰,頭不自覺地低垂,一時竟無言以對。
遼東先生開口道:“方先生,想必您是讚同‘做官之人乃百姓父母官’這一說法的吧?”
方孝孺頷首道:“此乃當然之理。君王承天命以治民,臣子奉君令而牧眾,自當為百姓之父母官。”
遼東先生對孝孺道:“方先生既言臣子為百姓父母官,那當以父母之心,解百姓衣食之憂。
可如今,您空談聖賢,未切實助百姓飽腹暖身。
若父母官隻知高談闊論,不務實事,何異於棄百姓於不顧?
為官者應先令百姓衣食無憂,再談教化,否則,所謂‘父母官’‘聖賢道’,不過是空中樓閣,於百姓何益?”
方孝孺被說得麵紅耳赤,張口欲辯卻又無言以對,片刻後,隻得拱手道:“今日尚有他事在身,容日後再與諸位詳談。”
言罷,匆匆離去。
方孝孺心懷忐忑,趕忙尋至朱標身前,恭敬作揖後,一臉急切地問道:“殿下,今日與遼東先生一番論道,他們所言,諸如先解百姓衣食之憂,再談教化等語,不知殿下意下如何,可讚同他們的說法?”
朱標微微點頭,溫和道:“吾認同遼東先生之見。民以食為天,人若無溫飽之安,談何其他?唯有先讓百姓衣食無憂,方能論及禮義教化。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此乃至理。”
方孝孺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恭敬地看向朱標,說道:“殿下,儒家雲‘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依此說,當以道德禮教為先,方能正民心、安天下。遼東先生之言,似與儒家之道相悖,不知殿下又作何解?”
朱標看著方孝孺,緩緩反問:“孝孺,你且細思,於百姓而言,‘生活’二字,究竟是得教化更為緊要,還是活著更為關鍵?”
朱標看著方孝孺,問道:“既言官員乃百姓父母官,那理應讓百姓生活優渥,此理可通?”
方孝孺聽了太子朱標的話之後,低頭沉思,腦海中各種念頭翻湧。
他想起方才與遼東先生的爭論,自己一味固執地堅守聖賢之道,卻似乎忽略了百姓最根本的生存需求。
朱標所言“讓百姓過得更好”,這“更好”二字,首當其衝便是溫飽。
若百姓連基本的生存都成問題,又怎能去踐行那些高深的道德禮教?
許久,他抬起頭,眼中似有光芒閃動,向朱標拱手道:“殿下教誨,讓方孝孺如夢初醒。以往吾過於執著經義,卻未考量民生之艱難。今後定當思之慎之,以百姓生計為要,再談教化。”
朱標看著方孝孺,語重心長地繼續說道:“方先生,空口高談闊論實不可取。這世間真理,絕非僅存於經卷之上,需你入世親身實踐、體悟與感受。”
“你久居書齋,雖飽讀聖賢之書,然於民間疾苦、民生百態,終究隔著一層。”
“隻有走出這書齋,去田間地頭,看百姓如何辛勤勞作卻仍食不果腹;去市井街巷,聽百姓為生計奔波的無奈歎息,方能知曉他們真正所需。如此,你所秉持的儒家學說,才不至淪為空中樓閣,方能切實造福百姓。”
朱標目光回轉,“方先生,切不可再拘於舊念,當以實際行動,將所學付諸實踐,方不負儒家濟世安民之宏願。”
朱標接著說道:“遼國公曾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此言甚是有理。你若不親身深入實地查訪,又怎能真切了解當地實情?僅憑自己心中些許猜測,便在人前高談闊論,如此行徑,與口出狂言何異?”
“世間諸事,錯綜複雜,非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曆,難以知其全貌,更難明其根本。
你心懷治國理政之抱負,若想切實為百姓謀福祉,就不能隻憑臆想,必須躬身入局,腳踏實地去探知民間真實境況,如此所提之策,才具實效,方能切中時弊,解百姓之困。”
方孝孺聞言,趕忙整肅衣冠,恭恭敬敬地向太子朱標行了一禮,道:“下官謝太子殿下教誨,殿下之言如醍醐灌頂,令下官茅塞頓開。下官定銘記於心,依言而行。”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