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經濟驟興,拉動之效驚人,山東、北平、山西及於陝西,皆因此受益。
海運既開,南京、浙江、福建諸地,亦享遼東經濟之紅利。
徐妙錦與張三豐自蓋州啟程,一路行至北平府。
徐妙錦此番離遼東,乃為探望其姊徐妙雲之子。
徐妙錦至燕王府外,徐妙雲已抱未斷奶之朱高熾,於府門迎候。
彼時朱棣往兵營去,未在府中。
所幸姚廣孝尚在燕王府內。
張三豐隨徐妙錦入燕王府,遇姚廣孝。
張三豐問:“燕王妃可是信佛之人?”
徐妙雲答曰:“非也,隻因燕王與大師緣分匪淺,故大師於府中任幕僚之職。”
張三豐撫花白長須而言:“燕王妃,莫怪老道言語唐突,老道觀此僧人,似非良善之輩。”
徐妙錦以肩輕撞張三豐,言:“老頭子,休要胡亂言語!”
張三豐憨笑而言:“正是正是,老道年邁,方才不過信口胡謅,還望燕王妃莫要怪罪。”
徐妙雲道:“道長無需如此。妙雲還得多謝道長素日對舍妹之照拂。”
徐妙錦道:“姐姐,哪是他照料我?分明是我照料他,此老麵皮極厚。”
張三豐頓時吹須瞪眼,道:“妙錦丫頭,休得胡言!老道念你年幼,便不與你計較。日後須得尊老愛幼。”
妙錦對張三豐吐舌而言:“老頭子,你這番話,可敢與孤雛哥哥講?”
張三豐負手道:“你這丫頭,總提他作甚?遼國公心係萬民,老道不過不願與他爭辯。反觀你,還不及遼國公懂得尊老愛幼。”
今時徐妙雲聞常孤雛之名,麵上波瀾不現,然其心中所想,無人可知。
徐妙雲引徐妙錦與張三豐入府後,問張三豐道:“道長,不知是否需備些齋飯?”
張三豐道:“不必,老道不拘於此,隨心便好。老道又非僧人,何須食齋?即便食齋,亦不會念佛。”
徐妙雲聞此,便令王府下人如常安排膳食。
至傍晚,朱棣自軍營歸,見小姨子至,還見一仙風道骨之老道。
朱棣聞張三豐之名號,即刻口稱“老神仙”。
姚廣孝未赴宴,朱棣命人另做齋飯送去。
席間,張三豐言:“聞這和尚吃齋念佛,乃為持戒。又聞佛門忌殺戒,然觀你府中此僧,殺孽似亦不淺。”
朱棣道:“老神仙此言何意?大師乃方外之人,豈會殺生?”
張三豐道:“一念既起,生靈塗炭,蒼生罹苦,雖非亡於其手,卻因其言致之。”
朱棣心內大震,未料張三豐竟通相人之術,僅見姚廣孝一麵,便有此評。
此前徐妙雲亦勸朱棣逐姚廣孝,然朱棣頗需其謀略,故留之於王府。且當下將與韃靼交戰,姚廣孝更無離去之理。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