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瓛聞此諸事,心下暗自思忖:朱棡此舉,難道不懼為朱元璋所責?此乃叛國之罪,朱棡竟如此輕易放過?
蔣瓛心疑未解,又思朱棡行事向來果敢,此次或有深意。
莫非他料定陛下忙於國事,無暇細究,且晉商與士紳豪族勢力龐大,若處置過嚴,恐致晉地不穩,影響軍需供給?
然叛國之罪非同小可,若太祖知曉,朱棡恐難辭其咎。
蔣瓛猶豫再三,覺此事關係重大,或應尋機密奏陛下。
但他又恐此舉得罪朱棡,日後遭其報複。
蔣瓛心中糾結萬分,不知如何是好。
若緘口不言,恐有負太祖所托;若貿然上奏,又不知會引發何種後果。
思忖良久,蔣瓛決定先暗中收集更多證據,再作定奪,以防朱棡反咬一口,自己落得個挑撥離間之名。
晉商與士紳豪族雖迫於朱棡威勢,奉上大量銀兩與物資,然心中憤懣難平。
自王府歸後,眾人私下相聚,多有埋怨。
一晉商怒拍桌案,罵道:“朱棡此舉,分明是借機斂財!我等雖涉走私,然向來為晉地與邊關出力不少,他竟如此獅子大開口,全然不顧往日情分。”
一旁士紳亦附和:“是啊,此次所索之數,幾乎傾儘我等家底,往後生計恐都艱難。他以邊關戰事為由,實則中飽私囊。”
又有商賈歎道:“本以為他會從輕發落,不料竟如此狠絕。這般行事,與強盜何異?”
眾人皆麵色陰沉,氣氛壓抑。
有人低語:“難道咱們就這般忍氣吞聲?”
此言一出,眾人先是一愣,旋即沉默。
畢竟朱棡手握權勢,他們雖滿心不滿,卻又懼其報複,不敢有所動作。
但怨恨的種子已然種下,在眾人心中暗暗生根發芽。
他們表麵上對朱棡仍恭敬有加,背地裡卻常聚在一起,商議應對之策。
晉商雖心中憤懣難消,然細思之下,亦有頭腦清醒者寬慰眾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資深晉商長歎道:“罷了罷了,錢財乃身外之物,能保住性命方為重中之重。今雖失大量資財,所幸產業根基尚在。隻要產業存續,假以時日,錢終歸還能賺回來。”
眾晉商聞此,神色稍緩,紛紛點頭稱是。
其中一年輕晉商接話道:“前輩所言極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若因一時意氣與朱棡對抗,恐落得家破人亡之境。”
另有晉商亦附和:“不錯,往後行事當更為謹慎。此次走私之事,本就理虧,朱棡雖手段狠辣,卻也讓我等認清形勢。”
至此,晉商們逐漸收起怨憤,轉而謀劃起產業經營。
他們各自盤點家底,思索著如何重振家業。
而士紳豪族們,見晉商如此,雖仍心有不甘,卻也明白當下局勢,無奈之餘,亦隻能暫將不滿深埋心底,尋求自保與複興之途。
晉商既決意重興產業,士紳豪族亦思尋機彌補損失。
於是,他們設法聯絡山西布政使華克勤。
一日,數位士紳豪族代表相攜拜訪華克勤。
賓主坐定,寒暄數語後,為首的士紳便開門見山:“華大人,我等近來遭逢困境,還望大人援手。聽聞治河工程正興,能否多給我等些供應路子?”
華克勤眉頭微蹙,麵露猶豫之色。
士紳見狀,忙又道:“大人放心,我等必全力配合,保障工程所需物資無缺,亦不會讓大人為難。”
華克勤思索片刻,念及這些士紳豪族在晉地勢力頗大,日後或有可用之處,遂點頭應道:“既如此,且看在諸位往日情麵,我便設法為諸位安排一二。但工程重大,不容有失,諸位務必謹慎行事。”
士紳豪族代表大喜,連聲道謝:“大人之恩,我等沒齒難忘,定不負大人所托。”
當下,雙方又就供應細節略作商議,諸事商定後,士紳豪族代表欣然離去。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