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園行打土豪、分田地之舉,深獲百姓愛戴。然此等作為,亦使其與士紳豪族徹底針鋒相對。
陳園亦知此舉意味重大,然幸有太子朱標與常孤雛為援,故而心中無懼。
山東留存之士紳豪族,對陳園打土豪分田地之舉,心懷怨憤,極為不滿。
他們自恃往日權勢,不甘財富田產就此被奪,遂暗中聯絡朝中與己交好之大臣,企圖借朝堂之力扳倒陳園。
這些士紳豪族,或以重金賄賂,或動之以鄉情舊誼,遊說朝中大臣出麵彈劾。
他們羅列諸多不實之罪於陳園,稱其舉措擾亂地方,破壞綱常秩序,致使地方不得安寧。
而那些受其蠱惑的大臣,為私利所誘,不顧實情,紛紛上奏彈劾陳園,指責其行事乖張,有違祖製,於山東一地肆意妄為,實乃大不敬之罪。
朝堂之上,彈劾奏章如雪片般飛至禦前,一時間,陳園似乎陷入重重危機之中。
然陳園心中坦然,深知自身所為乃為百姓謀福祉,有太子朱標與常孤雛之支持,亦無懼這些無端指責,隻靜候朝堂裁決,以正自身之名。
次日早朝,朝堂氣氛凝重。
一眾朝臣出列,為首者手舉彈劾奏章,言辭激烈道:“陛下,陳園於山東行事魯莽,打土豪分田地,攪得地方動蕩不安。其舉措擾亂經濟,壞我朝根基,實乃罪大惡極,望陛下嚴懲。”
其他朝臣亦隨聲附和,紛紛指責陳園之“過”。
此時,太子朱標神色鎮定,從容出列,拱手向皇帝說道:“父皇,諸位大人所言,實有偏頗。陳園打土豪分田地,絕非魯莽行事,而是心係百姓。山東之地,久受土豪欺壓,百姓困苦不堪。陳園此舉,旨在均貧富,讓耕者有其田,此乃善舉,亦是順應民心之舉。”
太子稍作停頓,環顧朝堂,繼續道:“再者,新政推行,必有波折,土豪士紳抵觸,乃意料中事。然不可因少數人利益,而棄萬千百姓於不顧。陳園所作所為,皆是為了我朝根基穩固,為百姓謀福祉,實不應被彈劾懲處。還望父皇明察。”
有朝臣緊接著太子之言,向前一步,拱手奏道:“太子殿下所言雖有幾分道理,然陳園之行徑實難姑息。
若僅分那些犯事的士紳豪族之田地,倒也情有可原,眾人亦無甚異議。
可如今,他竟不分青紅皂白,將手肆意伸向其他並無過錯的士紳豪族。
此等行徑,實乃濫用職權,肆意妄為,致使諸多奉公守法之士紳豪族無端受損,家業動蕩,山東之地人心惶惶,如此作為,怎能不加以嚴懲?”
此語一出,部分朝臣紛紛點頭稱是,朝堂之上一時議論聲起。
眾人目光皆投向皇帝,欲觀其對此事作何決斷。
而太子朱標神色依舊沉穩,心中已然思索應對之策,準備再次為陳園辯護,以正其名。
朱元璋目光投向朱標,問道:“標兒,你又作何說?”
朱標神色坦然,恭敬答道:“父皇,攤丁入畝之策勢在必行。山東之地,諸多士紳豪族,人少而田畝眾多,致使大量土地集中於少數人之手,眾多百姓無地可耕,生活困苦。回收其一部分田產,並非無端行事,實乃為均田地、濟民生。如此,方能使百姓安居樂業,穩固我朝之根基。還望父皇明鑒。”
又有朝臣趕忙趨前,躬身奏道:“陛下,攤丁入畝於山東新政雖不可或缺,然那些餘留士紳豪族所擁田地,皆係其祖上數代辛苦積攢。此等家業,曆經歲月傳承,來之不易。今若貿然觸動,恐寒了天下士紳之心。日後,我朝政令推行,又怎能順暢?還望陛下三思啊。”
旋即,另有朝臣附和,疾步出列奏曰:“陛下,誠如方才大人所言。我朝素以法治國,凡事皆應依律而行。若對士紳豪族田地巧取豪奪,而不依法處置,恐天下人皆以為我朝無法無度。此等行徑,必損我聖朝威名,貽笑大方。陛下萬不可不察啊。”
隻見一位年邁朝臣,手捋胡須,神色莊重,高聲開言:“陛下,《論語》有雲:‘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然此‘均’非肆意掠奪之均,乃各安其分,各守其道之均。
陳園之舉,無視祖製,不遵聖訓,擅動士紳豪族田產。
《孟子》亦言:‘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士紳豪族,累世經營,方有今日田產之富。
今陳園貿然行事,使士紳失其恒產,人心惶惶,此非君子之道,亦非治國理政之善策。
如此行徑,實乃背離儒家綱常,有負陛下聖恩,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
這位朝臣滔滔不絕,言辭懇切,滿朝文武皆靜靜聆聽,神色各異。
朱標待那朝臣話音落下,神色從容,拱手向朱元璋說道:“父皇,方才大人以儒家經典訓誡,然治國之道,需因時因地製宜。法家亦雲‘當時而立法,因事而製禮’。今山東之地,形勢迥異往昔,士紳豪族田產兼並嚴重,百姓苦不堪言。陳園推行攤丁入畝,回收部分田產,正是順應時勢之舉。”
“法家還言‘法者,所以愛民也;禮者,所以便事也’。陳園所為,旨在以法惠民,絕非無端生事。
若因循守舊,坐視田產不均之弊,不顧百姓生計,才是真正有損聖朝根基。
且‘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不能因士紳豪族之勢,便棄國法與百姓利益於不顧。
如此,方為治國理政之正途,方能彰顯我朝法度嚴明,萬民歸心。”
楊憲隨即出列,恭敬揖禮道:“陛下,太子殿下所言極是。攤丁入畝之策,實配有相應附加條款。凡田產逾特定數目者,需補繳前三年田賦。然山東諸多士族,對此置若罔聞,無意補交稅款。陳園大人此舉,實乃不得已而為之,分其多餘田地,以儆效尤,臣以為並無不當之處。”
立刻有朝臣麵露不滿,高聲道:“陛下,此事怎可翻舊賬?以往之事既定,如今追溯,豈不擾亂綱紀。田賦之事,過往已久,怎能無端重提,以此為由奪人田產,這於理不合,於法無據啊!”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