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侍郎隨即將情狀奏於朱元璋知曉,朱元璋即刻差人前往,徹查此事,以定罪責。
於朝會之上,楊憲當庭彈劾朱允炆,言朱允炆身為南部水泥官道修築之主持者,其下竟生出這般大的紕漏,實難辭其咎。
話音剛落,江南一派官員便紛紛站出替朱允炆辯解。
為首一官員拱手道:“陛下,此事雖出在南部路段,然朱允炆殿下實已儘心儘力。士紳豪族暗中貪墨,行事隱秘,殿下一時難察,實非怠忽之過。且殿下聞知此事後,立即訓斥相關人等,可見其對工程之重視。”
另一官員也附和道:“陛下,朱允炆殿下年紀尚輕,主持如此浩大工程,經驗難免不足。此次紕漏乃奸佞小人從中作梗,非殿下之失。若因他人過錯而苛責殿下,恐寒了殿下及一眾年輕官員之心,於朝廷日後用人不利啊。”
又有官員諫言:“楊大人所言雖有幾分道理,但朱允炆殿下並非全然無責。然念其初犯,又已積極補救,還望陛下從輕發落,給殿下一個將功補過之機會,令其督好後續工程,以觀後效。”
江南一派官員你一言我一語,皆為朱允炆開脫,朝堂之上一時爭論不休。
楊憲聞得江南官員一番言語,頓時怒目圓睜,大聲怒斥:“有責任便是有責任,豈容爾等這般推脫!朱允炆既為主持者,便該對工程上下諸事儘察。
士紳豪族貪墨,絕非一日之事,他若真個用心,豈會毫無察覺?
今出此大紕漏,致官道工程質量堪憂,關乎百姓安危與朝廷顏麵,怎能以一句‘難察’‘經驗不足’便輕描淡寫揭過?
若事事皆可如此開脫,日後朝廷綱紀何在?國法何存?”
楊憲言辭犀利,氣勢洶洶,江南官員們一時語塞。但其中一官員仍硬著頭皮道:“楊大人,話雖如此,然朱允炆殿下平日勤勉,對朝廷忠心耿耿,此次實是遭人蒙蔽,還望楊大人能網開一麵。”
楊憲冷笑一聲,道:“忠心與否,非嘴上所言。此事關乎重大,若不究責,何以服眾?若因此壞了朝廷律法,往後各工程皆如此,又該如何處置?今日我彈劾朱允炆,並非針對他一人,實是為朝廷法度計,為天下百姓計!”
話音剛落,一位禦史挺身而出,手指楊憲,大聲彈劾道:“楊憲,你身為朝廷大臣,竟對皇孫如此不敬!朱允炆殿下身份尊貴,縱是工程偶有差池,也輪不到你這般疾言厲色,肆意斥責。你此舉分明是目中無皇孫,蔑視皇家威嚴,實乃大不敬之罪!”
此言一出,朝堂頓時一陣嘩然。
眾人目光紛紛投向楊憲,有的麵露驚訝,有的則暗自觀察朱元璋神色。
楊憲眉頭緊皺,心中惱怒,卻也不敢大意,拱手說道:“禦史大人,本官彈劾朱允炆,全是出於公心,為朝廷法度考量,並無半分對皇孫不敬之意。這南部水泥官道關乎民生社稷,下官職責所在,不得不言。怎能因殿下身份尊貴,便罔顧事實,不究責任?”
禦史卻不依不饒,繼續說道:“哼,休要狡辯!你言辭激烈,氣勢淩人,豈是為公?分明是借題發揮,妄圖打壓皇孫,以逞個人私欲!如此行徑,實在可惡!”
朝堂上兩派各執一詞,爭吵聲不斷,眾人皆望向朱元璋,等待聖裁。
朱元璋見朝堂上諸臣爭吵不休,龍顏一肅,高聲喝道:“都莫要吵了!”
這一聲厲喝,如雷霆乍響,朝堂瞬間安靜下來,諸臣紛紛噤聲,低頭拱手而立。
朱元璋目光掃過眾人,緩緩說道:“此事關乎重大,非意氣之爭便能了事。”
朱元璋轉而將目光投向李善長,問道:“李卿,此事你如何看?”
李善長心中暗忖,這兩邊皆不好得罪,略作思忖後,拱手說道:“陛下,依老臣之見,楊憲彈劾朱允炆,想必是一心為公,憂慮工程之重責;而江南官員與禦史維護皇孫,亦是念及皇家體麵。
工程出紕漏,主持者確有失察之責,但念及朱允炆殿下年輕,或可從輕發落。
至於楊憲,其心雖善,然言辭或有過激之處。還望陛下權衡,以安朝堂人心。”
朱元璋聽聞李善長所言,心中不喜,遂又轉頭問劉伯溫:“劉卿,你意下如何?”
劉伯溫略一躬身,沉穩說道:“陛下,此事責罰與否,稍後再做定奪亦不為遲。當務之急,是妥善處置工程問題,確保官道修築順利完工,此乃關乎民生之大事。
再者,勞工工錢遭克扣,民憤已起,若不儘快解決,恐生事端。唯有先安撫百姓,穩定局勢,方能保社稷安穩。”
朱元璋聞得劉伯溫所言,略作思忖,當即便道:“既如此,著錦衣衛配合楊憲,前去處置此事。務必查明真相,妥善處理工程與勞工工錢諸事,不可再有差池,以免生亂!”
言罷,朝堂之上眾人領命,楊憲即刻與錦衣衛一同領命而出,著手辦理這樁棘手之事。
下得朝來,江南一眾官員湊到一處商議。
其中一人憂心忡忡道:“此番可如何是好?那楊憲本就屬太子黨,還支持朱雄英,如今他帶著錦衣衛去查南部水泥官道修築之事,對朱允炆殿下大大不利啊!”
另一官員皺著眉頭,思索片刻道:“我等須得想個法子,保殿下周全。楊憲勢大,又有錦衣衛相助,正麵相抗怕是不成。”
這時,有官員提議:“要不咱從旁入手,找些能為殿下說話之人,在陛下跟前美言幾句?或是尋些證據,證明殿下雖為主持,但對下麵人貪墨之事實不知情。”
眾人紛紛點頭,又一人道:“可這證據從何而來?那些士紳豪族怕是不敢出麵。”
眾人一時陷入沉思,氣氛頗為凝重,都深知此次維護朱允炆,絕非易事。
一官員略一沉吟,低聲提議道:“諸位,事急從權,有時推出幾個士紳豪族做棄子,倒也不失為一策。隻說他們膽大妄為,背著朱允炆殿下肆意貪墨,殿下實不知內情,如此或能為殿下開脫幾分罪責。”
眾人聽聞,皆麵麵相覷,片刻後,有人微微點頭,似覺此計可行。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