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寧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說道:“表哥,話可不能這般講。四書五經,修齊治平固然重要,然時代變遷,多學些旁的學問,於治國理政亦有補益。
就說這物理,知曉重物落地之理,可改進建築工藝,讓房屋更堅固;明白水車轉動之道,能優化水利設施,灌溉更多農田,此皆關乎民生。
再說化學,金屬冶煉之法精進,兵器農具更為精良,於國之武備、農事皆有大益。火藥製作探究透徹,戰時能發揮更大威力,保家衛國。
如今世界廣闊,奇技淫巧雖為小道,卻能推動大國發展。咱不能因循守舊,抱著老理兒不放。多學一分這些學問,便多一分強國富民的本事,表哥莫要小瞧了它們。”
朱高熾眉頭緊皺,語氣堅定地回應道:“表弟,你所言雖有幾分道理,然經史子集乃我華夏千年傳承之正統,不可輕易置喙。古往今來,多少仁人誌士,憑此安邦定國、教化萬民。
經者,載聖人之道,為天下之綱常;史者,記興衰榮辱,可鑒古知今。自漢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我朝亦奉為圭臬。這些所謂物理、化學,不過是些奇巧之術,能解一時之需,卻難成治國之基。
治國理政,重在人心教化,以仁義道德服人,以經史智慧育人。若人人皆去鑽研這些新奇之學,恐人心浮躁,忘卻根本。咱們身為國之棟梁,當以傳承正統為己任,切不可舍本逐末,沉迷於旁門之技。”
常寧直視朱高熾,問道:“表哥,你且看遼東,憑借物理、化學、數學等學問,如今發展得蒸蒸日上,已然成為大明數一數二的經濟要地。再瞧瞧北平,想來仍是依著儒家思想治理地方,可怎地不見北平比遼東強呢?
遼東因這些學問,工坊裡器械精巧,產量大增;港口船隻構造改良,航運愈發興旺。百姓憑此技藝,謀得生路,地方稅收亦豐。反觀北平,雖有儒家教化,可在這日新月異的世道裡,卻不見突出的發展。
若經史子集才是唯一正統,那北平理當遠超遼東才是。但事實擺在眼前,一味守著舊規,不接納新學,怕是難以跟上時代步伐。表哥,難道不應重新思量思量麼?”
朱高熾麵色一沉,說道:“表弟,遼東發展或許得益於這些新奇之學,可北平乃我大明重要之地,以儒家思想治之,重在教化人心,根基穩固。這發展豈能用一時經濟衡量?儒家之道,是為長遠,使百姓知禮義、明廉恥,此乃國之根本。”
常寧拱手反駁:“表哥,根基穩固誠然重要,可若無經濟支撐,百姓生活困苦,談何禮義廉恥?遼東借新學之力,讓百姓富足,此為務實之舉。若隻重教化,不顧民生,恐本末倒置。”
朱高熾眉頭緊皺,提高聲調:“你這是本末顛倒!教化民眾,方能長治久安。經濟之事,不過是細枝末節,怎能淩駕於儒家正統之上?”
常寧也激動起來:“表哥此言差矣!百姓衣食無著,何來長治久安?新學於民生有益,就應大力推廣,不應拘於舊規。”
二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爭論愈發激烈。
坐在一旁的常靜,實在聽不下去,突然高聲叫道:“行了,你們彆吵啦!表哥,我倆還得做功課呢,你能不能彆在這兒攪和?要是做不完,回頭父親知道了,可是要數落我們的。”
朱高熾這才回過神來,發覺自己一時激動,有些失態,趕忙賠禮道:“表弟表妹,實在對不住,是我一時魯莽,攪了你們做功課,還望莫要怪罪。”
言罷,朱高熾便輕步退出了書房,順手帶上了門,隻留常寧與常靜在屋內。
到晚膳時分,常寧與常靜對朱高熾愛答不理。這情景,正巧被徐妙雲瞧在眼裡,她心下犯起嘀咕,尋思著:莫不是高熾又闖出什麼禍事,惹得表弟表妹不快了?
回到徐妙錦的庭院,徐妙雲便將朱高熾喚至跟前,問道:“高熾,今日你莫不是招惹表弟表妹了?”
朱高熾趕忙說道:“母妃,今兒個我與表弟不過是在爭論,究竟是儒學好,還是遼東那些新學好,純粹是辯理兒,可沒招惹他們。”
徐妙雲好奇道:“哦?且與母妃細細講講,你們今兒都辯了些啥?”
朱高熾不敢隱瞞,遂將在書房裡那場辯論原原本本、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徐妙雲聽完,開口問道:“高熾,你當真覺著,儒學定比那遼東新學好?”
朱高熾一臉正色,侃侃而談:“母妃,儒學傳承千載,曆經無數賢士大儒鑽研傳承,乃是華夏文明之根本。古往今來,多少盛世皆以儒學為綱,治國理政、教化萬民,這悠悠曆史便是鐵證。
昔日漢武帝獨尊儒術,國家昌盛,四夷賓服;我朝亦尊崇儒學,方有如今太平景象。反觀遼東新學,興起時日尚短,雖在某些技藝方麵略有成效,可怎能與傳承千年的儒學相提並論?
儒學教人以禮義廉恥,重在塑造人心,此乃長治久安之道。新學不過著眼於器物之變、技藝之巧,雖能帶來一時便利,卻難以為國家長遠發展奠定根基。兒臣以為,儒學之厚重深遠,絕非新學可比擬。”
徐妙雲神色鄭重,說道:“那你可曾見,曆史上哪曾有過這水泥路?又哪曾有蓋州、遼東如今這許多新奇景象?遼東本是苦寒之地,短短數年,便改天換地,過往哪個朝代能做到這般?”
朱高熾拱手,態度堅決:“母妃,兒臣以為,儒學乃正統,是我等理應研習之根本。數千年來,它維係著家國綱常,塑造士人之德。
遼東那些新學,雖讓其地有所變化,卻多為奇技淫巧。普通百姓學之,或可改善生計。但我皇家子弟,身負家國重任,所學當以修身治國平天下之大道為主。
旁枝末學,縱有小用,何需我等染指?倘若皇家皆沉迷於此,恐失治國理政之根本,忘卻祖宗基業與天下蒼生之托。兒臣堅信,唯有儒學,方能保我大明江山永固,萬代昌盛。”
徐妙雲聽了這話,不禁幽幽歎了口氣,心下暗自思忖,自家這兒子,怕是被那些腐儒給深深荼毒了。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