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集團的官員在朝堂上唾沫橫飛地彈劾藍玉時,卻不知朱元璋早已心中有數。
原來藍玉在高麗每走一步都有計較,那些舊貴族與浙東人勾連、暗中煽動百姓的事,他早就讓快馬把詳情奏報給了南京。
奏折裡寫得明明白白,附帶著搜出的書信、賬冊,還有百姓的證詞,樁樁件件都透著那些人的不軌之心。
此刻朱元璋坐在龍椅上,聽著底下官員你一言我一語地控訴藍玉“濫殺”“跋扈”,臉上不動聲色,心裡卻冷笑連連。
“一群跳梁小醜,”他暗自思忖,“以為遮掩些皮毛,就能把黑的說成白的?藍玉雖性子烈了些,辦事卻還牢靠,高麗那攤子事,他處置得並無不妥。”
待那禦史哭訴完,朱元璋慢悠悠開口,聲音不高,卻帶著威嚴:“藍玉在高麗斬了貴族?他的奏折裡倒說是拿了通敵的證據,還附了不少物件。你們說他激起民憤,可他奏報裡說,百姓多是拍手稱快,反倒盼著朝廷能鎮住那些不安分的。”
這話一出,底下頓時安靜了。
那幾個彈劾的官員麵麵相覷,沒想到藍玉早有準備,連皇帝都看過他的奏折。
朱元璋瞥了他們一眼,又道:“高麗剛歸我大明,局麵本就複雜。若真是安分守己的良民,藍玉吃飽了撐的去斬人家?怕是有些人見不得邊疆安穩,故意在裡頭攪混水吧。”
他頓了頓,語氣轉沉:“此事朕已派人去查,是非曲直,自有公論。誰要是敢在裡頭弄鬼,混淆視聽,休怪朕不念舊情!”
浙東集團的官員聽了,一個個額頭冒汗,再不敢多言。
他們哪裡想到,藍玉早把底給皇帝交了,自己這番顛倒黑白,反倒像是在皇帝麵前演了場笑話。
朱元璋心裡清楚,這幫人無非是想借題發揮,打壓藍玉,順帶染指高麗的權柄。
隻是他們算錯了一步——他朱元璋戎馬一生,什麼陰謀詭計沒見過?想在他眼皮子底下耍花樣,還嫩了點。
退朝後,朱元璋望著窗外,冷哼一聲。
藍玉在高麗鎮著,那些魑魅魍魎翻不起大浪。
倒是朝中這些攪事的,該敲打敲打了。
高麗這邊的浙東人,得了朝中傳回的信兒,知道彈劾藍玉的事沒成,反倒讓皇帝起了疑心,頓時慌了神。
領頭的管事咬著牙道:“此地不宜久留,再待下去怕是要被藍玉一鍋端了,趕緊收拾細軟,今晚就走!”
眾人不敢耽擱,連夜打包金銀細軟、書信賬冊,想著從港口坐船溜回大明。
他們算準了藍玉剛處置完舊貴族,未必能顧得上他們,隻盼著趁夜混出城門,登上早已聯絡好的商船。
可他們哪裡知道,藍玉早留了後手。
自打斬了那些舊貴族,藍玉便料定浙東這幫人會狗急跳牆,不是潛逃就是再生事端。
他不動聲色,暗地裡已調了一隊精兵,把守住了高麗城內外的幾處港口,連海邊的小碼頭都沒放過。
兵士們換上便服,混在漁民、商販裡,眼睛卻死死盯著往來船隻。
夜半時分,浙東那夥人借著月色往南港摸去。
剛到碼頭附近,就見暗處猛地亮起火把,照得如同白晝。
“拿下!”一聲斷喝,周圍瞬間衝出數十名兵丁,刀槍出鞘,將他們團團圍住。
“你們要乾什麼?我們是正經商人!”領頭的管事強作鎮定,色厲內荏地喊道。
一個校尉上前,冷笑一聲:“商人?半夜三更帶著這麼多金銀文書,想去哪兒?藍將軍早料到你們要跑,特意在此候著!”
兵丁們不容分說,上前就把人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