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宣和三年九月,海上風雲變幻,一艘艘懸掛宋朝赤色龍旗幟的滄瀾舸,在波濤中探尋未知的遠方。
其中一艘名為“滄瀾號”的巨船,在陳太初的帶領下,曆經一年多的時間以及艱苦航行,終於緩緩駛入了南美洲厄瓜多爾的瓜亞基爾灣。
當“滄瀾號”那巨大的船身和高聳的巨帆出現在瓜亞基爾灣的海平麵上時,海岸邊蕉林裡的土著查奇族居民被這從未見過的龐然大物驚呆了。
他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沿海地帶,從未見過如此巨大、如此精巧的船隻。
那船身雕刻著精美的龍紋圖案,在陽光下閃耀著神秘的光芒;巨帆如同雲朵一般,在微風中獵獵作響。
查奇族的戰士們迅速登上獨木舟,手持簡陋卻鋒利的武器,小心翼翼地靠近“滄瀾號”。
他們的眼神中既有好奇,又有警惕。陳太初站在船頭,看到這些皮膚黝黑、眼神靈動的土著居民,心中既興奮又緊張。
他示意船員們放下軟梯,邀請查奇族的代表登上船來。
查奇族的酋長卡托勇敢地登上了“滄瀾號”。
他穿著用獸皮和樹葉製成的衣服,脖子上掛著用貝殼和骨頭串成的項鏈,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原始的威嚴。
陳太初熱情地迎接了卡托,命人端上了精美的茶點和絲綢製品。
卡托好奇地看著這些從未見過的東西,他拿起一塊絲綢,輕輕撫摸著,臉上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作為回禮,卡托讓人劃著獨木舟回去,不久後,他們載來了金蕉和木薯。
金蕉色澤金黃,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木薯則個頭飽滿,一看就是當地的特產。
陳太初對這些禮物十分滿意,他命人拿出了大宋的青銅犁鏵送給卡托。
卡托接過青銅犁鏵,感受到它的沉重和鋒利,眼中滿是驚喜。
他知道,有了這個工具,他們族裡的農田耕種將會變得更加輕鬆高效。
卡托興奮地向陳太初介紹起他們族裡的一些事物,還拿出了一種他們稱之為“地果”的東西。
這地果是一種塊莖,紫皮白心。
船員們都感到十分新奇,但是陳太初知道,自己的要找的東西終於找到了“土豆”。
卡托讓人當場把地果蒸熟,分給大家品嘗。
蒸熟後的地果綿軟如雪,味道香甜,眾人都讚不絕口。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滄瀾號”的船員們和查奇族的居民們相處得十分融洽。
船員們教查奇族的居民們使用青銅犁鏵,而查奇族的居民們則教船員們如何在這片沿海地帶捕魚和采集野果。
對於這裡,陳太初不再過多停留,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接下來就要補充補給,儘快離開,這些土著人現在自己是顧不上了。
當“滄瀾號”準備離岸繼續航行時,查奇族的戰士們紛紛駕著獨木舟前來護送。
他們在碧波中穿梭,棕膚映著碧波,就像一條條蛟龍隨航。
他們一路護送了百裡之遠,直到“滄瀾號”消失在海平麵的儘頭。
隨著洋流的變換,陳太初知道自己已經過了赤道,船隊又行駛在浩瀚無垠的大海上,太平洋其實不太平,雖然在裡海岸線不遠,但是依然曆經無數艱難險阻,在水軍與其他人再次要崩潰時,陳太初命令靠岸。
終於緩緩駛向了南美洲秘魯的利馬外海。
船隊的首領王鐵柱,站在船頭,望著眼前陌生而又神秘的海岸,心中滿是期待與好奇。
當船隊拋錨停穩後,船員們驚奇地發現,海邊的峭壁上鑿刻著巨大而神秘的神圖騰。
這些圖騰線條粗獷,形象怪異,仿佛在訴說著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它們在海風的吹拂下,顯得更加莊嚴肅穆,讓人不禁心生敬畏。
不久之後,幾位身著華麗服飾的印加使節,牽著幾隻羊駝,登上了艦船。
羊駝身上馱著精美的毛毯,這些毛毯色彩斑斕,織工精細,上麵繡著各種奇異的圖案,一看便是精心製作的珍品。
印加使節們神情莊重,他們用不太流利的語言,指著遠處高聳入雲的安第斯雪峰,說道:“天神藏金粟於雲中!”
王鐵柱心中一動,他敏銳地意識到,這所謂的“金粟”或許是一種珍貴的寶藏。
他決定率領一隊士卒,去探尋這神秘的“金粟”。
於是,他挑選了十幾名身強體壯、經驗豐富的士卒,帶上必要的裝備,踏上了攀登安第斯雪峰的艱難征程。
他們沿著陡峭的山路艱難前行,山路崎嶇不平,布滿了碎石和積雪。
每走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三千米的險徑,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然而,王鐵柱和士卒們並沒有退縮,他們相互扶持,一步一步地向著山頂攀登。
當他們終於到達山頂附近的凍土區域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們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