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六年三月廿八,渤海之畔,晨霧如紗,彌漫著一股神秘而又壓抑的氣息。
滄瀾舸那殘破的帆影,在晨霧中若隱若現,仿佛是曆史的歎息,緩緩隱入了這茫茫的渤海晨霧之中。
渤海之畔,晨霧如紗,彌漫在海麵之上,將一切都籠罩在一片朦朧之中。
滄瀾舸那殘破的帆,在晨霧中緩緩沒入,仿佛是一隻受傷的巨鳥,無力地消失在這茫茫的霧氣裡。
緊接著,六艘戰艦如同幽靈一般,悄然無聲地泊進了小山港的船塢。
陳太初身著一襲青衫,外罩黑色披風,足蹬黑色長靴,邁著沉穩而有力的步伐,踏過那新築的虎蹲炮台。
炮台之上,磚石嶄新,炮口烏黑發亮,仿佛在訴說著即將到來的戰鬥。
他的目光冷峻而堅定,掃視著周圍的一切。
此時,賈進率著義軍的舊部,整齊地跪在地上,恭迎他的到來。
賈進抬起頭,眼中滿是忠誠與期待,說道:“童貫那老閹狗,竟以金百萬贖回那幽州的空城,實乃大宋之恥!
如今嶽將軍等諸位將領,正於北疆築起那血肉長城,拚死抵禦金兵,奈何奸臣當道,諸事艱難呐!”
染墨快步上前,手中捧著一本港務密冊,恭敬地呈給陳太初,說道:“大人,這是近日港內的事務詳情。”
陳太初接過密冊,仔細翻閱起來。
隻見上麵記載著:五十艘新艦的龍骨整齊地列陣在船塢之中,那風帆之上,繪著玄龍隱紋,氣勢非凡;
硫金火藥坊內,晝夜煙氣不散,工人們忙碌不停,日產顆粒火藥千斤;
燧發槍工棚裡,齒輪咬合的聲音如急雨一般,清脆而急促,每月能造出精銃三百支。
陳太初看著密冊,心中湧起一股豪情壯誌,他輕撫著手中的槍管,感受著那絲絲寒芒,大聲說道:“那老閹狗隻知買城求安,卻不知我等正於此地鑄劍!
此劍,當裂北疆之風雪,斬那金兵之凶焰,護我大宋河山!”
他的聲音在港口回蕩,義軍舊部們聽了,皆是精神一振,眼中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眾人心中暗暗發誓,定要追隨陳太初,為大宋的複興而戰。
混江龍李俊站在“滄瀾號”的艦首,身姿挺拔,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
他身著一身深藍色的勁裝,頭戴鬥笠,眼神中透露出堅毅與果敢。
此時,三艘新艦滿載著物資,即將起航。
船艙內,梁山舊部並王倫的妻小三百口人,皆已安置妥當。
他們有的麵帶期待,有的略帶憂慮,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憧憬。
虎蹲炮六門,火銃千支,則是他們抵禦外敵的有力武器。
李俊看著這些物資,心中感慨萬千。
船隊借著黑潮的力量,朝著白令海峽駛去。
帆影漸漸沒入遠方的海麵,冰海之上,浮起了一盞盞宋字祈福燈。
這些祈福燈,是王倫遺孀所放,承載著她們對親人的思念和對未來的祝福。
王鐵柱帶著家小登上了“天工號”,他的臉上洋溢著自信與自豪。
艙內,藏著蒸汽機圖紙並高爐工匠十名,這些先進的技術和人才,將是琉球發展的關鍵。
爪哇火山灰肥田法手卷,則為琉球的農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繳獲的佛郎機戰艦殘骸,更是供他們仿製先進戰艦的寶貴樣本。
染墨在基隆港展開建設輿圖,向眾人介紹著琉球的未來規劃。
輿圖上,清晰地標注著甘蔗園、製糖坊、火山灰肥田、三季稻田、齒輪工坊、燧發槍生產線等。
染墨指著輿圖,說道:“諸位,兩年之內,琉球當為大宋之火器庫!
我們要讓這小小的琉球,成為大宋在海外的一顆璀璨明珠,為大宋的複興提供堅實的後盾!”
王鐵柱看著輿圖,心中充滿了乾勁,他說道:“我等定當竭儘全力,按照此規劃建設琉球,不負大人所托!”
眾人聽了,皆是士氣高昂,紛紛表示要為琉球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羅五湖率領著漕幫分舵主,駕著“飛星號”,船上載著吉貝布千匹、胡椒五百囊,這些都是大宋的特產,也是他們在南洋貿易的重要商品。
古裡水車匠人三名,則是為了引進先進的水利技術,促進當地農業的發展。
柳德柱攜著族親,掌管著“嘉禾號”。
貨艙的暗格中,藏著《馬六甲峽防圖》,這是一份極其重要的戰略地圖,對於控製馬六甲海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爪哇稻種及錫蘭肉桂苗,則是為了豐富大宋的農作物品種,提高農業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