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汴梁暗流伏大理_宋朝的脊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宋朝的脊梁 > 第136章 汴梁暗流伏大理

第136章 汴梁暗流伏大理(1 / 2)

靖康元年的五月熏風,終於拂過汴梁城頭殘存的烽煙氣息。

朱雀門外,被金兵鐵蹄和主和派爪牙摧殘過的禦街兩側,腳手架林立。

丁壯們吆喝著號子,將新燒的青磚壘上焦黑的斷壁,粗糲的鑿石聲與婦人哄勸孩童的低語交織,雖掩不住劫後的蕭索,卻也透著一股子掙紮向上的生氣。

樊樓那被砸爛的鎏金招牌重新掛起,雖不複往日車馬盈門、徹夜笙歌的盛景,但已有南來的綢緞商、北返的藥材客,試探著踏入那尚帶焦糊氣的大堂,在跑堂刻意拔高的唱喏聲中,點上一壺不算頂好的酒,幾碟時令小菜,小心翼翼地盤算著行市。

汴河漕渠上,被焚毀的漕船殘骸終於清理乾淨,新補的糧船、鹽船掛著不同幫會的旗號,試探性地在碼頭卸貨,纖夫低沉的號子重新在河岸響起,雖稀落,卻如同大地深處傳來的脈動。

這脆弱的複蘇,如同早春枝頭初綻的嫩芽,經不得半點風雨。

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事趙鼎,捧著厚厚一疊訴狀,憂心忡忡地踏入樞密院簽押房。

暖閣內,陳太初正對著攤開的《元豐官製格目》凝眉沉思,紫袍玉帶也掩不住眉宇間深鎖的凝重。

“樞相,”趙鼎將訴狀輕輕放在紫檀大案一角,聲音低沉,“城西劉記綢緞莊東家遞的狀子,其鋪麵被金兵焚毀,官府允其以工代賑所得錢帛優先重建,然重建文書遞至開封府工曹,五日未批!

工曹推說戶曹未核錢帛,戶曹推說工曹未勘丈量…小小一鋪麵,公文往來七道衙署,蓋印十一顆!更有甚者,工曹一胥吏竟公然索要‘潤筆錢’十貫!劉東家求告無門,幾乎投了汴河!”

趙鼎的聲音帶著壓抑的憤怒:“還有南薰門外被強征‘助餉’的百餘戶小民,持樞府與開封府聯署的‘發還抄沒贓款’憑條,前往戶部度支司支領錢糧。

度支司竟言憑條格式不合新製,需重新核驗,又言錢糧尚未撥付到位,要他們十日後再來!可據下官所知,抄沒何栗、秦檜等人家產所得錢帛,三日前便已解入戶部左藏庫!”

陳太初的目光從《元豐官製格目》上抬起,眼神銳利如刀鋒刮過訴狀,最終落在那密密麻麻的衙署印鑒和推諉記錄上。

他未看訴狀內容,隻屈指敲了敲案頭另一份更厚的卷宗——《崇寧以來三省六部及諸路監司員額增錄》。

“鼎臣趙鼎字),你看這個。”陳太初的聲音聽不出喜怒,卻讓趙鼎心頭一凜。他展開卷宗,觸目驚心的數字映入眼簾:

崇寧元年,天下有品級文武官員一萬三千七百餘員。

政和五年,增至二萬八千九百餘員。

靖康元年春,竟膨脹至三萬六千四百餘員!這還不算無品級的吏胥、衙役、白員!僅汴梁城內,領朝廷俸祿的官員吏胥,竟逾萬人!

“冗官之害,更甚冗兵!”陳太初的聲音如同淬了冰,“冗兵耗糧餉於明處,尚可裁汰空額。冗官則如附骨之疽,盤根錯節!一人領俸,十吏依附!一紙公文,十衙推諉!層層疊架,效率低下,更生無數敲骨吸髓的‘潤筆’、‘陋規’!朝廷歲入,十之七八,儘填此無底洞!此乃國朝心腹大患,不除,縱有金山銀海,安民亦是空談!”

趙鼎默然,額頭滲出細汗。他深知此弊,更知觸動此弊,便是與整個龐大的官僚集團為敵!

“然欲除積弊,需明其根。”陳太初合上卷宗,眼中閃爍著洞悉幽微的光芒:

“其一,恩蔭太濫!宰執蔭子侄可至七品,勳貴外戚動輒恩賜官職,此輩多紈絝膏粱,隻知領俸,不諳實務,更阻塞寒門進身之階!”

“其二,差遣重疊!一官多職,或一職多官,互相牽製推諉,效率何存?”

“其三,吏治腐敗!胥吏世襲盤踞,熟悉律例漏洞,上下其手,將朝廷良法變為敲詐勒索之具!”

“其四,也是根本——”

他頓了頓,目光投向皇宮方向,帶著一絲難以言喻的沉重,“軍隊與地方,權責不清!以文製武,武備不振;以武乾政,則藩鎮禍生!軍政不脫鉤,強軍便是空談!然此牽涉天子權柄,尤需慎之又慎!”

趙鼎聽得心潮澎湃,又覺寒意刺骨。

樞相看得太透,也動得太深!這已不是簡單的裁撤冗員,而是要動整個帝國運行了數百年的根基!

“樞相,此事……牽一發而動全身!是否……徐徐圖之?”趙鼎忍不住勸道。

“徐徐圖之?”陳太初嘴角勾起一絲冰冷的弧度,“金虜虎視眈眈,西夏蠢蠢欲動,國庫空虛至此,百姓嗷嗷待哺,哪裡還有‘徐徐’的時間?”

他站起身,走到窗邊,望著樞密院高牆外那片掙紮複蘇的汴梁城郭,“此局,須以‘利’導之,以‘勢’迫之,更要……釜底抽薪!”

他回身,目光灼灼:“鼎臣,你即刻會同吏部、考功司,草擬新章。”

“其一,嚴控恩蔭!宰執蔭子限八品,且需經吏部銓試,不通實務者,隻授散官虛銜,不得任實職!”


最新小说: 唯一真神 我以抄經得長生,一字一句皆神通 祭壇獸武 我在三國當鍵盤俠 快穿:當心機女配拿了攻略劇本 魔門聖女懷身孕,爹是百歲老雜役? 全員攻略:是誰老婆還不一定呢! 穿越60我的簽到係統能爆肉 退休滿級大佬的養崽日常 瘋權:星核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