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_宋朝的脊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宋朝的脊梁 > 第153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

第153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1 / 2)

靖康二年的汴梁七月,正是暑氣漸收,梧桐初黃的時節。

金明池畔的蟬鳴猶在,宮闕瓊林的飛簷鬥拱卻似乎沾染了幾分不同於往年的凝重。

隨著燕雲歸複、西北大捷的喜報頻傳,往日驚惶無措的朝野上下,終於能喘一口氣。

市井瓦舍間的喧囂漸複,樊樓酒旗高挑,隻是那歡笑聲底下,總還藏著幾分對烽火再燃的隱憂。

大梁門外,那處鬨中取靜的二進小院,門楣樸實無華。

院牆的藤蘿愈發葳蕕,在初秋的風裡沙沙作響。

這裡的主人,簽書樞密院事陳太初,眼下卻深陷於另一種“兵戎”之中。

樞密院簽書房那堆積如山的邊報、糧秣清單、邊陲諸路的奏請、朝中袞袞諸公各懷心思的拜帖……幾乎成了他每日睜眼就要應對的重巒疊嶂。

比之在滄州督造海船、跨海踏波尋訪奇石的瀟灑,亦或是拒馬河邊揮斥方遒、汴梁宮前一鞭懾胡的凜冽,這案牘勞形,更讓這骨子裡帶著三分疏曠的穿越客深感疲憊。

好在,家成了唯一的慰藉。

琉球島主染墨已於三月返回南方坐鎮經營。

如今這座略顯局促的二進院子,便是陳太初在汴梁城的錨地。

妻子趙明玉帶著一雙小兒女從琉球歸來,讓這原本清冷的院落頓時有了生氣。

稚子的嬉笑聲穿堂過戶,壓過了院牆外隱約的市聲。

小廝婢女是新購置的,雖不如江南買辦府裡的伶俐,卻也規矩。

那位從濮陽老家被父親陳守拙硬塞過來的老廚子,灶上功夫或許比不上樊樓的名廚,卻能日日端上幾道熟悉的家常:一碗濃白的羊肉湯餅,或是點綴著黃豆、鹹香撲鼻的濮陽燜子。

最醒目的,依舊是府內那十餘名沉默如鐵塔的努比亞黑奴衛隊,他們散落在庭院角落、拱門之下,黝黑的肌膚在秋陽下泛著金屬般的光澤,銳利的目光時刻掃視著這方寸之地,無聲提醒著主人如今地位帶來的危險與防備。

更多的黑奴已安置在京郊買下的莊園裡,那裡正成為一處秘密的營地。

管家出自太子妃的陪房趙家,規矩雖嚴,卻少了老家人陳安的那份親近——陳安已受蔭補為軍器監提點官,雖仍在樞密院屬衙辦差,卻再不能如從前般宿在府中聽喚了。

這晚,暮鼓方過,華燈初上。院內靜僻的小花廳,一張樸素的榆木八仙桌擺開。

家常菜肴熱騰騰地擺滿了一桌:汴梁口味的酥骨魚、玉灌肺,佐以油潑辣子、芫荽點綴的濮陽大燉菜,更有那老廚子看家本事——燉得骨酥肉爛、湯汁如奶的羊肉白菜粉條鍋子。

桌旁坐了三人。

主人陳太初脫去了威嚴的紫袍官服,著一身月白的細棉直裰,眉宇間揮之不去的憊色在氤氳的熱氣與溫暖的燈火下,似乎化開了幾分。

主客正是剛從雁門關卸甲歸京不久的老帥種師道,由長子、秘書丞種彥崇侍奉在側。

老種須發皆白,那縱橫河朔、威震西陲的鋒銳棱角被歲月磨平了不少,唯有一雙眸子,依舊鷹隼般銳利,透著洞穿世情的精光。

種彥崇則如青鬆挺立,頗有幾分老帥當年的英氣,隻是官袍在身,多了些文官的持重。

“元晦兄這府邸清淨,這廚子的手藝也著實熨帖!”老種拿起竹筷,夾起一箸酥爛入味的羊肉,眼中露出幾分感懷,“倒比樊樓那花團錦簇的席麵,更合我這老卒的脾胃!比在雁門關喝風灌沙子強多了!”

陳太初笑著為老種斟滿一杯溫過的玉冰燒:“老將軍為國戍邊,勞苦功高。如今回京頤養天年,本就該享享清福,再不必受那塞外苦寒。隻是……這汴梁城裡,怕也是難得清淨啊!”他意有所指地搖搖頭。

三人舉杯小酌,桌上聊些西北風土人情,嶽武穆在靈州城外如何按兵不動、築炮揚威的趣聞。

酒過三巡,暖意漸生,老種臉上的皺紋似乎也舒展了幾分,但那銳利的目光卻漸漸凝聚起來。


最新小说: 求生在末日之下 狂戰天尊 冰雪與狐蘿卜 曆史我亂穿 東莞的集體夫妻房 詭事密錄 官場:從基層開始踏上權力巔峰 搬空家產隨母改嫁,在大院當團寵 諜戰:我有萬惡之王係統 克係腐潰邪神,從密大教授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