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再談新政_宋朝的脊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宋朝的脊梁 > 第369章 再談新政

第369章 再談新政(1 / 1)

天佑二年,五月下旬,汴梁皇城,福寧殿東暖閣。

暮色四合,將宮苑籠罩在一片沉靜的黛藍之中。福寧殿內藥香彌漫,比往日更添幾分凝重。皇帝趙桓半倚在龍榻上,身上蓋著明黃錦被,麵色在燭光下顯得愈發蒼白虛弱,唯有一雙眼睛,因期待與不安而異常明亮。殿內除了兩名屏息凝神的內侍,便隻有肅立在榻前的秦王陳太初。

陳太初手中捧著一卷厚厚的奏疏,那是連日來專案組徹查的結論。他沒有立即呈上,而是先深深一揖,聲音沉穩如古井深潭:“陛下,錢荒根源,已然查清。”

趙桓掙紮著想要坐直些,聲音帶著急切的沙啞:“元晦,快……快講與朕聽!究竟是何人作祟?”

陳太初緩緩抬頭,目光平靜卻銳利,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霧:“陛下,非是某一奸佞小人作祟,實乃……製度之弊,積重難返,加之……昔日執政者,為一己之私、一時之安,飲鴆止渴,層層疊加所致。”他頓了頓,一字一句,清晰無比,“首惡,便在已倒台的秦檜及其黨羽!”

“秦檜?”趙桓一怔,眼中閃過一絲複雜。

“正是。”陳太初將奏疏輕輕放在榻邊小幾上,卻並未展開,而是直視趙桓,言語如刀,剖開血淋淋的現實,“秦檜當政時,好大喜功,粉飾太平,一切以上意為尊,看似忠心耿耿,維護陛下權威,實則……”他聲音陡然轉冷,“其所行四事,件件皆在刨掘埋葬大宋國本的墳塋!”

“其一,濫發劣幣票據,摧毀錢法尺度,使民不信官錢;其二,國債違約,自毀朝廷信用,使商不信官諾;其三,縱容爪牙掠奪商賈,踐踏產權,使資不信官法;其四,朝令夕改關鍵政令,崩壞市場預期,使業不信官策!此四樁,看似為國斂財,實則為己邀功,更將經濟命脈寸寸割斷!其行徑,無異於殺雞取卵,涸澤而漁!陛下試想,一座房屋,梁柱已被蟲蛀,秦檜之輩非但不加固,反將承重之牆儘數推倒,焉能不頃刻崩塌?!”

一番話,如驚雷炸響在病榻之前。趙桓聽得臉色由白轉青,呼吸急促,手指緊緊攥著被角,身體微微顫抖。他並非全然不知秦檜所為,卻從未有人如此係統、如此深刻地向他揭示其駭人後果!這哪裡是忠臣?分明是掘墓人!

“竟……竟至如此……”趙桓喃喃道,聲音充滿了後怕與震怒,“朕……朕竟被其蒙蔽至此!”

陳太初適時放緩語氣,帶著一種悲憫與引導:“陛下,此事亦非全係秦檜之罪。究其根本,在於我朝政製,過於係於一人之明暗。明君在位,宵小或可收斂;然一旦……一旦主上稍有疏失,或為奸佞所乘,則偌大帝國,無製度可依,無規矩可循,頃刻間便可能被引入萬劫不複之深淵!秦檜之流,正是利用了這‘人治’之弊,方能恣意妄為!”

他上前一步,目光灼灼:“故而,臣始終堅信,欲救大宋,非僅罷黜一兩個奸臣可竟全功。唯有建立一套不因君主個人賢愚、不因權臣一時好惡而動搖的穩固法度與政治體係!使政務運行,有章可循;使權力行使,有界可守;使天下英才,有途可進!如此,方能避免重蹈覆轍,使我朝基業,真正綿長!”

趙桓深深地看著陳太初,眼中掙紮、痛苦、醒悟交織。良久,他長長吐出一口濁氣,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聲音疲憊卻透著一絲清明:“元晦……你所言《四海論》之深意,朕……今日方知,並非虛言。然……茲事體大,千頭萬緒,若貿然全麵推行,恐又如王安石變法,欲速則不達,反生大亂。當……當從何處著手?”

聽到皇帝終於鬆口,問及具體步驟,陳太初心中一定,知道最關鍵的時刻已經過去。他沉穩應道:“陛下聖明!《四海論》確為綱領宏圖,然飯需一口口吃,路需一步步走。臣以為,當先理清脈絡,固本培元。首要之務,便是將中央政務、地方治理、軍事國防這三條主線,權責理清,歸屬明確!”

他伸出三根手指,條分縷析:“中央,設政事堂總理政務,下設各部專司其職,陛下垂拱而治,握最終裁決與監察之權;地方,明確路、州、縣三級權責,給予一定自主,同時加強中央巡察監督;軍隊,徹底剝離私屬,歸於樞密院統一調遣,忠於國家而非個人。此三條主線理順,猶如房屋立起三根堅實梁柱,大局可定。在此基礎上,再逐步推行四海論所倡之議會監督、法度至上等新政,方可水到渠成,根基穩固。”

趙桓凝神細聽,眼中光芒閃爍,顯然在認真權衡。陳太初的建議,並非激進地一步到位,而是抓住了最核心的權力架構問題,先立規矩,再談革新,顯得務實而富有策略。

“至於推行之時機…”陳太初略一沉吟,繼續道,“眼下陛下聖體欠安,需靜心調養。且錢荒初定,民心待撫,官場亦需整頓。操之過急,反易生變。不若……定於今年年末,待秋收過後,府庫稍盈,人心稍安,便開始籌備。於明年開春,萬象更新之際,正式頒行天下!以此為新紀元之始,陛下以為如何?”

“年末籌備,明春頒行……”趙桓低聲重複著,目光漸漸堅定起來。這個時間表,給了他足夠的緩衝期,也契合“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傳統。他最終點了點頭,雖未明言,但那默許的神情,已表明了一切。

陳太初躬身一禮:“陛下安心靜養,臣必竭儘全力,會同何相等諸位大臣,細化章程,穩妥推進。”

當他退出福寧殿時,夜空已繁星點點。夏夜的風帶著溫熱,吹拂著他的衣袍。回首望了一眼那燈火闌珊的宮闕,陳太初知道,一場真正意義上的變革,終於在這病榻前的對話中,悄然拉開了序幕。前路依然漫長艱險,但至少,方向已然指明。

暮色雖深,黎明可期。

喜歡宋朝的脊梁請大家收藏:()宋朝的脊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讀檔重來,四歲奶團被全皇朝團寵了 吞沒[京圈] 世界的二 1949:火紅年代的縣委書記 五星人才!這員工我招定了! 大明:我靠摸屍殺人,締造東方日不落 重生後,攝政王追妻火葬場 網遊之混沌災難 柔情人生 紅樓之老祖宗自救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