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任務布置_宋朝的脊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宋朝的脊梁 > 第418章 任務布置

第418章 任務布置(1 / 1)

天佑三年,八月中,開德府,秦王府書房。

秋意漸深,庭院中的老槐樹葉片已染上些許金黃,偶有落葉隨風飄下,悄無聲息地落在青石板上。書房內,卻是一派與窗外秋瑟截然不同的凝重氣氛。炭火盆尚未升起,空氣中帶著一絲清寒,更襯得室內三人神情肅穆。

牛大眼、陳忠和與王思初,垂手立於寬大的紫檀木書案前。牛大眼依舊是一身風塵仆仆的短褐,虯髯闊口,眼神灼灼;陳忠和青衫磊落,眉宇間已褪去不少稚氣,多了幾分沉穩;王思初則安靜地站在稍後位置,年輕的臉龐上寫滿專注。他們的目光,都聚焦在書案後端坐的陳太初身上。

陳太初身著一襲玄色家常袍服,未戴冠冕,神色平靜,但目光掃過三人時,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他先看向牛大眼,開口道:

“大眼,你隨我最早,海上陸上的風波經曆得也多。眼下有件要緊事,非你莫屬。”

牛大眼精神一振,挺直腰板:“王爺吩咐!俺老牛赴湯蹈火!”

陳太初微微頷首,指尖在鋪開的海圖上的某處一點——那是山東半島南側的膠州灣。“你即刻動身,去即墨。那裡有個人,你需要去找她。”

“誰?”牛大眼眨巴著牛眼。

“蘇柔柔。”陳太初吐出這個名字,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追憶。

牛大眼先是一愣,隨即恍然,蒲扇般的大手一拍大腿:“哎呀!是那個女水瓢把子!當年跟著張猛將軍,後來跟咱們一起東征倭國,在海上比好些爺們還利索的蘇娘子?!”

“正是她。”陳太初嘴角露出一絲極淡的笑意,“東征之後,她不願受朝廷拘束,便回了膠州灣老家。那裡是王奎、王倫兩位伯爵的舊封地,朝廷未曾收回,算是他們的母港所在。雖不及登州水域開闊,但膠州灣乃是天生的良港,避風條件極佳。這些年來,她在那兒無拘無束,我暗中助她組建了一支小船隊,約有三條像樣的海船,五百來號跟她出生入死的弟兄。雖無官職,但在那片海上,她說話比官府還管用。”

他目光轉向牛大眼,語氣變得鄭重:“你與她是老相識,諸葛不亮也與她相熟。等不亮探親歸來,你二人便一同前去。我要你們做的事,是給我仔細探明琉球主島以東的那片群島。”他的手指在海圖上劃過一片標注模糊、島嶼星羅棋布的區域,“那些島嶼,環境惡劣,多數不宜人居,但正是藏匿船隊的絕佳所在。韓七上次跟蹤失利,大致方位就在那裡。你們要摸清楚,哪些島嶼有淡水?哪些港灣可泊大船?有無人工修築的痕跡?切記,隻探查,不接戰,有任何發現,立刻通過密信渠道回報。”

牛大眼聽得兩眼放光,海上冒險的本能被激發,重重抱拳:“王爺放心!俺老牛一定把那些鳥不拉屎的島子摸個底朝天!蘇娘子那邊,交情在,好說話!”

陳太初點頭,目光隨即落到長子陳忠和身上,眼神變得複雜了幾分,溫和中帶著難以掩飾的期許與凝重。

“忠和,”他聲音放緩了些,“你為祖父守孝,熱孝期已過。如今國事維艱,何栗相公在汴梁獨木難支,屢次來信,盼我遣人相助。為父還需在此守製年餘,無法親身前往。此番,你便代父入京吧。”

陳忠和身軀微微一震,抬頭迎上父親的目光,深吸一口氣,躬身道:“孩兒遵命。隻是……朝堂局勢波譎雲詭,孩兒年輕識淺,恐有負父親與何相所托。”

陳太初站起身,繞過書案,走到兒子麵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這個動作讓陳忠和感到一種久違的、屬於父親的溫暖。

“你自幼習儒,仁義禮智信,根基是好的。為父雖常年在外,也讓你時刻體察民情。你生來錦衣玉食,這是你的命,並非過錯。即便從軍那兩年,嶽雷與你一同,嶽鵬舉對你們武藝操練要求嚴苛,也更多是磨礪心誌、習得紀律,真正的苦,你吃得並不多。”

陳太初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他繼續沉聲道:“吃苦並非值得誇耀之事,但唯有真切體會過民生之多艱,方能真正理解聖賢書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深意,方能踐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準則。”

他轉身,望向窗外蕭瑟的庭院,聲音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我大宋百姓,苦得太久了。一個尋常百姓,從出生到死亡,平均壽數不過三十。為何?嬰孩夭折者眾,此乃醫道不昌,亦是生計維艱所致。更有那沉重的勞役!”他的語氣陡然加重,“勞役之本,應按田畝多寡攤派,富者多出力。然朝廷舊製,本末倒置,竟成了貧者愈貧的枷鎖!此弊必須革除!”

“其二,更是根本所在——土地兼並!”陳太初猛地回身,目光如電,“我在靖康二年便著手抑製此弊,然邊患頻仍,海事倥傯,此政策屢遭陽奉陰違,未能徹底推行。但基礎已打下——土地國有之策已定,疆界亦曾勘劃!”

他盯著陳忠和,一字一頓道:“如今,某些地方的豪強鄉紳,猶自以為朝廷會如以往般縱容他們巧取豪奪,吞並那些本該屬於國家、分授給農戶耕種的田產!你此次入京,首要之務,便是協助何相,全力推動‘追還授田’之政!他們不是善於巧取豪奪嗎?那這次,就讓朝廷來做這個最大的‘地主’,從他們手中,把本該屬於天下百姓的土地,再奪回來!”

陳忠和聽得心潮澎湃,卻又感到肩頭壓力如山,他忍不住問道:“父親,孩兒明白此事關乎國本。但……為何我們非要選擇這條如此艱難之路?推行新政,步步荊棘,動輒得咎。”

陳太初凝視著兒子,良久,才緩緩道:“因為你隻見過王府的錦衣玉食,卻未曾親眼見過易子而食的慘劇;你隻讀過聖賢書的微言大義,卻未曾親耳聽過田間老農被胥吏逼租的哀嚎。這條路上然艱難,但這是一條讓更多人能活下去、活得稍有尊嚴的路。縱有千萬人阻撓,為父亦要走下去。如今,這擔子,也需要你來分擔了。”

他走回書案,取過一份早已準備好的文書和一枚小巧的銅印,遞給陳忠和:“這是為父給何相的信函與你的身份憑證。到了汴梁,多看,多聽,多思,少言。遇有難決之事,多向何相請教。記住,改革之利刃,既需鋒芒,也需準繩。對準的,是蠹國殃民的積弊;要保護的,是天下黎庶的生計。若遇頑抗,阻撓國策者,何相自有決斷,屆時,當以雷霆手段,殺一儆百!”

“孩兒……明白了!”陳忠和雙手接過信函和銅印,隻覺得重逾千斤。他再次躬身行禮,目光已變得無比堅定。

王思初在一旁靜靜看著,心中亦是為之震動。

喜歡宋朝的脊梁請大家收藏:()宋朝的脊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榴蓮味的星光 維度代行者 戰神圖譜 瘋了吧?你管這叫58號落選秀? 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 魂穿大唐:開局便被長樂賴上了 惹我?首富我閨蜜,攝政王我義兄 大明:我是朱標他舅 1946:係統綁定,家族傳奇 巔峰神豪傳